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劳动教育的灵魂是唤醒心灵

2022年05月11日 10:28  |  作者:杨承志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 杨承志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了顶层规划与设计。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此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提出,是对前面劳动教育顶层规划与设计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的行动指南,让劳动教育“上什么、怎么上”有了基本参考。

体系设计与顶层推进、家校社协同,必将使得我国劳动教育进入快车道。

从整体上看,长期以来,我国劳动教育实践目前处于浅表教育层,尚未进入深度教育层,存在质量效益不高、育人功能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学生身体参与多、心灵感化少”“走个形式多、产生实效少”“学生被动参与多、主动喜欢少”“单一劳动多、融合其他育人的少”“劳动技能成果多、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成果少”等现象,其根源是对劳动教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具体实施不到位和育人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所致。

有的老师自己不爱劳动、只会说教学生劳动,要求学生劳动,这样即使学生被要求劳动了,难以起到心灵教育的育人功能;有的家长怕孩子参加劳动影响学习成绩,考不上好大学,不让孩子参加劳动,孩子慢慢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形,对父母的辛苦付出无动于衷,不懂得体贴、体谅、关心父母,同时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难以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劳动教育走出“只有劳动、缺乏教育”,走出“雨过地皮湿”的困境,呼唤每一位校长、老师把应试“提分”训练减下来,把劳动教育补上去,呼唤每一位校长、老师都能够重视劳动,让校园充满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让劳动教育不只是言传,更要身教,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教育作用。呼唤每一位家长有正确的劳动观念,还给孩子家庭劳动教育的机会。呼唤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风气。

劳动教育养成劳动习惯之外还需要情感价值观的导入、劳动精神的培育、劳动观念的形成,使劳动变成一种激动人心的智力探索、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以及一种身心愉悦的文化创作。比如,不仅仅要让孩子们学会洗衣、做饭、整理、打扫卫生等劳动技能,还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让孩子能感知到来自父母辛勤劳动给自己的幸福,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给父母创造幸福。比如,在劳动过程中鼓励培育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激励孩子喜欢探究的个性特点,通过家校提供的科普知识、电子实验、计算机编程等动手实验创作,在动手实践中体悟科技创新的美妙,在探索中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

祖国的发展和富强离不开每个人的劳动,民族的复兴需要每个人的奋斗,立足新时代对人才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新要求,瞄准快速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加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教育功能,促进“五育并举”落地生根,使劳动教育从“浅层教育”走向“深度教育”,从而让每个孩子用自己出彩的劳动成就内心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教授)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劳动 劳动教育 心灵 孩子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