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全国政协常委、“中宗和”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杨发明:

正确开展文明对话,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05月12日 14: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inary_middle

每一种伟大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理念。人类文明的价值理念是相通的,这是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前提和基础。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文明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开启了与中华文明碰撞、对话和交融的历史。这个过程就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就是伊斯兰教主动适应中国社会、扎根中华文化土壤的过程。伊儒文明交流会通的千年历史,产生了可资总结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成果。

一是贯通共有的价值理念。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都是开放的体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将各自文明的义理落实到道德价值的阐发和道德教化的实践之中。如和平、仁爱、忠恕、孝亲、诚信、中道等,是两大文明共通的价值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两种文明都讲求将这种价值理念付诸生活日常、益济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之中。

二是加强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思想的中国化阐释。明清时期,以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复初为代表的汉文译著家们,将文明对话推向新的高度。他们都是会通四教(伊、儒、道、佛)的文化学者,通过开展译著伊斯兰教经籍活动,用中国的文字和哲学概念阐释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教涵养了中华文化品格。

三是转化为切实的爱国行动。两种文明的对话交融为中国穆斯林强化国家认同、生成强烈的爱国意识产生了切实的效应。“伊儒会通”首先体现在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上,进而将宗教认同深深地嵌入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的认同之中,以此为基础,形成“国家至上”的爱国意识和实践,与国内其他同胞结成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历史上,中国穆斯林在经济、文化、科技、医药、建筑、航海等领域多有建树。古代丝绸之路上,穆斯林为商贸繁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近代以来,中国穆斯林和各族人民一道抵御外侮、保家卫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穆斯林勇担社会责任,投身国家建设和改革的伟业之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穆斯林坚决遵守国家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科学防疫,并纷纷表达爱心,先后捐款捐物约1.2亿余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穆斯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挚情怀。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的共同诉求,聚合了人类的共同愿景。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的主题是“千江映月、美美与共”,长期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宗教对话和对外友好交往,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机制,广泛宣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享伊儒会通的历史经验,讲好和合共生的中国故事。同时,还将通过学术研讨、文化展演、交流互访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与相关国际伊斯兰教组织和机构的互动对话,自觉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列,汇聚更多智慧和共识,为开创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文明 人类 中国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