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守望华夏 使命担当>聚 焦

青山不墨 道法自然——探寻董配永的人生故事

2022年05月18日 18:0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初识董配永,是在5年前的盛夏,绥棱董氏天华农场。正值麦收时节,阳光正好,大片的麦田泛着金色的波浪。

人们用传统的方式挥镰收割。在人群里,我见到一位衣着俭朴、肤色微黑、胡须飘然的“农人”,他就是董配永先生。这就是董配永?我有点愕然。

再见董配永,是去年夏天,也是在绥棱董氏天华农场。玉米串樱,大豆挂角,蜻蜓起起落落,彩蝶花间嬉戏,青纱帐一望无尽。

我刚下车,迎面碰见一个人,脸上挂着汗滴,双手沾满泥巴,还拎着塑料垃圾,刚从田间走回来。他正是董配永。

三见董配永,是在集团北京上方山农牧基地。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座“旧物博物馆”,这里有平时很难见到的旧物——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块砖、一个塑料瓶等等,他讲述着相关的故事。对自己如此“刻薄”,生活俭朴,我又一次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他毫不犹豫,“永不缺位”。出手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捐助,这和一粒米、一滴水的关联何在?愕然之感,促使我走近他,探访他的人生故事。

董配永一生风雨兼程,有过苦难、彷徨,有过成功、失败,但他不惧“独上高楼”,不惜“衣带渐宽”,按照自己的方式前行。他是节能环保的先行者,他是“董氏区域化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者,他是粮蔬安全的捍卫者。

从微观走进他的世界,就像从一滴水去领略一场甘霖,从一粒米去亲近一季稻香……

1

华夏董氏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

只为一滴淡水、一粒米香

一滴水、一粒米,也许微不足道,但在董配永的世界里,这些微小的东西却大得无边,其价值也超出想象。

在董氏集团,没人敢浪费一滴水、一粒米,违者一定受到重罚。大家坚信,今天节约一滴水,未来就会少掉一滴泪。

在一次会议上,他叫来后勤人员,让其在卫生间准备好马桶。初来乍到,我大惑不解。同事小声告诉我,用马桶是为了节省冲厕用水。

一滴水可以滋润喉咙,一杯水可以解除饥渴,一盆水则可以拯救生命;全国人民每人节省一桶水,就能形成一条河流,而我们必须成为河流中最晶莹的那一滴……

他时时告诫大家,每一滴水的价值都是无限的,我们把淡水节省下来,将来的用途,或许超出想象。而厚德和修养,也会在这一滴淡水里闪闪发光。

在董氏集团,企业、家庭都有各自的节水模式,厂矿实施水资源循环使用;生活用水更是如此,洗脸洗澡水用来洗物品,然后再拖地,拖地水用来冲厕所,洗菜水用来浇菜地,把水循环给大地,滋养新的生命……

集团总部金隆基大厦办公区拆除了单独卫生间,建立公厕,卫生间的洗手盆没有下水管,下边用水桶接水,再用桶里的水冲洗卫生间。洗浴间没有花洒喷头,只有一根很细的给水管。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浪费是无限的;再多的印钞机,也印不出一滴水一粒米。

这是一滴水的启示,一粒米、一块煤、一张纸、一度电,人类所有的资源都要保护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后来人腾出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2

一粒米香,是粮蔬安全的缩写。

为了这粒米香,董配永建立了自己的农场,拒绝农药化肥,广施农家肥,保护耕地,培肥地力,全程绿色有机……

难怪在绥棱董氏天华农场相遇时,他提着垃圾,双手沾满泥巴。在他的田野里,不见矿泉水瓶子、塑料袋、砖头瓦片等,垃圾归零。阳光倾情普照大地,清风抚摸禾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他的农场,可听取蛙声一片,随处可见蜻蜓飞舞,彩蝶翩翩,野花开满田埂,久违的蝈蝈鸣叫声响彻麦田,山鸡野鸭不时飞起,甚至有群鸟争鸣,鸳鸯戏水……这是原生态的再现,这是乡愁的回归。

为了这粒米香,他在天华农场先后投入资金,建设和保护了这片难得的黑土地,恢复了生态原貌。其他几处农场也都是不惜重金,全面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而这一切,他都甘愿付出,不求回报。

不图谋利,他把有机粮米储存起来,捐给了学校,捐给了困难群体。每有灾害发生,他必出援手。5月以来,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疫情趋紧,他得知企业所在地横街子村防疫人员日夜奔波,疲惫不堪,用车紧张,马上购买两辆新车送过去……

今年4月,他为唐山市抗击疫情捐赠价值3100万的有机大米、白面,给孤寡老人、困难家庭、退役军人送温暖,董配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此时,他得到一丝慰藉,心里的担忧缓缓舒展,他似乎嗅到了一粒米香……

3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天无弃物。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董配永有些“偏执”,并身体力行,坚守着自己的理念。

前不久,他展示出刚刚得到的“宝贝”,几件旧衣物。他当场把棉衣服穿在身上,还有一顶羊剪绒帽子,津津有味地和大家分享:这衣服是纯棉的,我穿正合适,这帽子绒多好,他仿佛得了一个宝贝。

如果把这些物品弃掉,就变成了垃圾,污染环境不说,重新生产需要种植棉花,需要纺织布匹,需要用电用水用染料等等,势必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董配永语重心长。

走进北京上方山基地,围墙上的大字赫然闯入视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让地球远离污染,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就是母亲”“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利用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方山基地的楼房里,放满了分拣归类好的旧物,都是回收来的,可谓应有尽有,俨然一个旧物博物馆。

走进董配永的办公室亦是如此。他没有一件奢华的物品,几乎都是捡来的旧物,桌椅、沙发、电话、茶几……这些旧物安然地摆放在那里,他身旁的总部旧物陈列室,更是整齐有序……

董氏集团很多企业所有办公和生活用品,绝大多数都是捡来的旧物。而面对这些旧物,所有员工都倍加珍惜,堪比新品。

董配永的生活用品绝大多数都是“二手货”,一件背心他穿了十多年,后背出了不少毛蜂眼,他说啥也不肯丢弃掉,直到同事强行拿走,并告知作了抹布。他看到旧背心还能派上用场,这才勉强答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身边最平凡的废旧物收集起来,循环往复,永续利用,便可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4

化害为利,让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废弃物也日渐增多,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新的危机。

道法自然,大道至简。4月29日,集团生产会议在上方山基地3号院召开。在会议室门前,董配永指着一块用废物新制成的地砖说,用废砖瓦、废瓷器、陶粒残片等组成新地砖,让这些废品重现青春活力,造福人类。如果弃之,将变形成不可溶解的永久性垃圾。用新资源重新烧制地砖,又要开采矿山,消耗地球有限的宝贵资源,浪费大量的水电煤等等。

这是“配永指数”的效应,这一成果已经用在了首都机场高速、森林公园、北京公厕改造等项目,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身份和来历。

为实现这一目标,董配永不惜巨资,在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三间房乡建设5个建筑垃圾处理基地,上马13套粉碎生产线,8条制砖生产线,加工建筑垃圾2000万吨,让这些凝固的钢筋水泥、砖头瓦块、玻璃陶片等重现生机。

“一体化”不是什么新名词,但“董氏区域一体化”却具有独特的内涵。这属于董配永的循环模式,其核心就是化害为利,N次放大“资源”,让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块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5

董配永认为,循环经济要从区域一体化上整体运作,统筹区域内企业,形成企业自身、企企之间、企业和城市之间小中大三级循环模式,若干产业链条,上游企业“三废”转为下游企业原料,区域内企业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董配永先后四次荣获“中华慈善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中国十大慈善家”等称号,被授予“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未来的董配永,他的人生故事,还有许多未知。

(作者系华夏董氏实业集团 王文阁、李丹)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