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顾一樵的戏剧缘

2022年05月19日 11:01  |  作者:周惠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顾一樵原名顾毓琇,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顾氏变数”的创立人。他文理兼治,在文学、音乐、教育、禅学等方面皆有建树。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创作过12部剧作,堪称我国现代戏剧的先驱者。

早在清华学校读书时,顾一樵就爱好文学,是清华文学社成员。留美期间,独钟剧本创作,四幕剧《孤鸿》揭示并抨击了留学生见异思迁、有违传统道德的思想行为,1923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192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抒情历史剧《荆轲》(四幕剧,1924年)、《项羽》(五幕剧,1925年)、《苏武》(三幕剧,1926年),朴实严谨、以史明志,表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体现了顾一樵一贯的写实特色。

《荆轲》刻画了主人公在国家危亡之际,报效祖国、牺牲自己的壮举和精神。当荆轲离别燕国前去刺秦王时,众人歌唱:“秦!虎狼的敌国/要粉碎他的巢窝/他纵有坚甲利兵/也难免要国亡家破”,“我们要扫灭强邻/我们要手刃仇人/呀!贼王!雄心慢逞/看燕人喋血三秦”,“前途珍重呀,荆卿/我们听候你的好音/易水萧萧西风冷/我们敬祝你功成”。其慷慨悲壮,与《史记》记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异曲同工。

1929年,顾一樵归国后,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创作了《岳飞》(四幕剧,1932年)、《西施》(四幕剧,1932年)、《白娘娘》(五幕剧,1938年)、《古城烽火》(三幕剧,1938年)。其中,《岳飞》一剧吸收了戏曲《朱仙镇》《风波亭》中的有关情节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正面描写岳飞在秦桧的丞相府地窖密室中被毒死,全剧情节完整,跌宕起伏,成为陪都重庆较早产生国际影响的历史剧之一。《白娘娘》一剧深受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高举启蒙主义大旗,紧扣“人”的主题,注重情感的表达而淡化故事的叙述,通过梦幻展示和舞台艺术手段,为《白蛇传》这一古老传说注入了新的元素。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幕剧 戏剧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