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奋斗者正青春>照片里的青春

照片里的青春 | 魏春荣:我与昆曲共成长

2022年05月19日 16: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昆曲,生于南方,长于南方,从皮相至骨相都透露出满满的江南风情。浸润在江南的氤氲水汽和吴侬软语中的昆曲,如兰花初盛,欲语还休,欲拒还迎,婉约曼妙。

我眼中的昆曲用“一颦一笑一回眸,亦诗亦韵亦端庄”这句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还记得从前周恩来总理把昆曲誉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这非常贴切,兰花在那万紫千红中就是一个淡雅的存在,它不惊艳但尤为独特。

21b27e71abdba80f68334084f0e33c5

从10岁开始学习戏曲,在冥冥之中我与昆曲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当时我对昆曲一点也不了解,那会儿文化生活较为匮乏,因为当时父母没在北京,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我和妹妹,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所以家里让擅长唱歌跳舞的我去考能寄宿的艺术院校。经历四次考试后我进入戏曲学员班,毕业以后就留在北方昆曲剧院,一直到今天。

昆曲讲究曲牌,曲牌是曲的艺术,也是词的艺术,其文本的文学性,赋予了它高于一般戏曲种类的独特审美特点。对于这一古老剧种而言,如何在古与今之间巧妙而富有创造力的发展,是我们昆曲人的历史使命。

要说我们昆曲演员,那真是“磨”出来的!基本功的训练是一项枯燥而痛苦的功课。在读期间,我每天从早晨6点半起床后便开始练功,尤其是拉伸柔韧性,我的腿偏长,腰腿都比较硬,压腿、搬腿、踢腿这些基本动作都是我的软肋。记得那时,每次当我无法绷直腿时,老师就拿个板子在后头勒,使劲往后勒,特别特别疼。撕胯也是,每到撕胯时间,练功房就成了学校声嘶力竭的“交响乐室”。

cb7704679d3d9f51d8a975abdce16db

虽然学习戏曲的片段很辛苦,但那些片刻会把快乐的时间映衬的格外甜蜜。我和同学们那时最放松的时刻就是结束文化课与练功课后,在澡堂简单洗一洗,穿着练功服三五成群地走在学校院子里,唱唱罗大佑的歌,听听邓丽君的歌,就觉得无比幸福。

_GEZ9422_083_318

最近我在排还未与观众见过面的戏,叫《国风》,我饰演的是一名为姬熙的卫国公主,她是一位有才华、有志向、有格局的杰出女性,演这样的角色在表演上要更注重体现人物的风骨和气质。剧中我一直处在悲壮压抑的情绪里,虽然是哀伤的基调,但四折戏又有区分和层次变化,同时还需表现出人物骨子里的执着、倔强和韧劲。排练的过程虽充满着痛苦,但有角色塑造的畅快感,正如我偏爱《救风尘》里面的赵盼儿、《关汉卿》里面的珠帘秀一样,她们都是自我觉醒意识很强的女性,有侠女的感觉,很‘酷’。

mmexport1371721919373

今后我还是希望能继续打磨自己,希望能给观众再呈现出更多视觉与听觉上的美好。回头看看,我从业也近40年了,演出过不少剧目,对于昆曲更多的是责任、传承与坚守。这40年间我身边也经常出现一些声音,问我为何能坚持这么久?因为昆曲已经与我融为一体了,我常常这样回答他们。曾经和电视剧有过短暂接触的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还是喜爱一气呵成与观众有交流的演出,我在昆曲舞台上收获的不只是观众的掌声与好评,更多的是昆曲给予我的滋养,它浇灌着我又促使我成长。从业后我从未想过放弃,毕竟是昆曲舞台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我,也成就着我。

其实我毕业时,昆曲市场极其不景气,一场演出,台下观众只有寥寥几人。直到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沉寂已久的昆曲,才回到大众的视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昆曲也从剧院的线下演出慢慢走向线上,借助互联网平台,收获了更多的观众,可以说,我见证了昆曲“否极泰来”的复苏。在这里,我也呼吁大家多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让这老祖宗的手艺能被更多人看见,也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魏春荣,系北京市政协常委,国家一级演员、北方昆曲剧院艺委会副主任  整理:陈姝延)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