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互联网+”赋能“两岸一线牵” 台湾“寻二代”山东圆梦记

2022年05月21日 15:56  |  作者:修菁 孙培君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修菁 通讯员 孙培君

暖和的火炕、白皙的大馒头、青翠的直杆大葱……10岁离家时的家乡图景,时光跨越40年,依然让台胞徐保如老人感到无比亲切和熟悉……

虽然出生成长在岛内,但从小听着父亲无数次地碎碎念讲述,台胞徐小英产生一个心愿,一定要与大陆的亲戚们联系上,一定要回老家走走看看……

心有所念,纵然远距千里海峡,也隔不断血脉亲情的传递和表达。有心寻亲者也从不孤单。

今年3月份,一位大陆热心网友看到徐小英的女儿代她放在个人社交账号上的一封大陆寻根信,热心地帮她转到了大陆“今日头条”资讯信息平台上。最近这段寻亲故事有了温暖的结局,在山东省威海市委台港澳办的帮助下,台胞徐小英不仅找到了大陆的亲人,还与他们在“云端”叙起了家常。

■ “寻二代”的“寻根”愿

1940年代末,台胞徐小英的父亲徐保如,跟随母亲从威海老家移居台湾,当时徐保如还不到10岁。

少小离家,并没有冲淡骨肉亲情。1987年,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始相互往来后,徐保如跟随回乡心切的母亲,第一次回到老家——威海黄山村探亲。暖和的炕、白嫩的大馒头、青翠的大葱……纵然时光走过40载,但家乡的一切于徐保如无比亲切和熟悉。

因为父亲和奶奶对家乡的思念浓烈,虽然出生长大在台湾,女儿徐小英年少时的家中餐桌话题和味蕾记忆,也都是父亲、奶奶打下的“胶东味儿”。

在徐小英眼中,父亲一代人的际遇,代表了台湾岛内很多同胞的缩影:被时代洪流挟裹,不得不离乡背井,之后被随带迁徙,越过一湾海峡抵达台湾,从此骨肉分离,与大陆亲人的来往断绝长达数十载。如今,他们或已垂暮,或已过世,对远方家乡的思念,成为终生难解的“乡愁”……

“我们这些生活在台湾的后人,尽管还没有回过老家,但我们是在老家乡音熏染下长大的。”谈起位于祖国版图最东端的胶东半岛东北岸的那个小渔村,徐小英和记者分享了她心中的“老家”。

■ “互联网+”赋能新时期寻亲路

如果没有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徐小英原打算带着女儿一家能回威海看看,“虽然父亲离世后,我没有再到威海,随着上一辈的离世,和大陆的亲戚也失去了联系,但心里还是把大陆当成自己的家,希望还能找到在老家的亲人。”但两岸疫情总是反反复复,转眼徐小英的心愿又被搁置3年。

“不能再让妈妈的心愿这么悬着,不如利用互联网,把老家的亲戚先找起来吧。”于是今年3月,徐小英的女儿想到利用互联网的个人社交平台帮母寻亲,以此与大陆亲友建立联系。

从台湾高雄到山东威海东山村,隔着5000余公里的地理空间,但作为生活在万物互联时代的徐小英的女儿相信,只要大陆还有亲人在,徐家的血脉和根就在,互联网会帮忙自己精准定向推送寻亲信的投递地域方向,提升寻亲信的地域传递力。

果然心有所念,必有回响。山东省威海市委台港澳办关注到徐小英这封寻亲信后,第一时间分别与威海市所辖的文登区、荣成市涉台港澳工作机构取得联系,说明了情况,希望共同帮助台胞徐小英找到亲人。经过两地涉台相关机构的认真查证,最终认定徐小英寻找的亲人,现在住在荣成市虎山镇黄山村。得到台胞亲人的精准地标,荣成市委统战部台港澳科立即联系了虎山镇政府,安排专人前往黄山村做进一步的人员确认。

好消息很快传来,虎山镇黄山村确实有一位台属徐秀玲,跟徐小英提供的信息能一一对上。本着寻亲工作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把好事做好,不要因细节上的错误信息让寻亲牵错线的态度,威海市委台港澳办想到与台胞徐小英的女儿联系,进一步确认台胞徐保如的相关信息。但在“今日头条”显示的徐小英寻亲信中,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于是几经辗转,相关工作人员想到与帮助台胞转发这条寻亲信的大陆网友郑先生联系上,又通过郑先生与台胞徐小英的女儿进一步一一确认信息。

“感谢大陆的各位乡亲,没想到这么快,母亲的心愿就实现了!”“云端”上得到帮母寻亲成功的好消息,徐小英的女儿惊喜万分。

■ 乡愁万缕 血脉永续

别离、无尽的思念与牵挂、期待在世能等到亲人重逢的那一天……在大陆的台属徐秀玲同样也有一个“寻亲梦”。

“多年来,我妈一直随身带着叔叔徐保如回威海时她们一起拍的全家福。”台属徐秀玲的儿子向记者介绍,母亲这么多年也多次托人试图能与在台湾的弟弟联系上,可寻亲信最终都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再收到在台湾的叔叔徐保如的信息。

断线30余年的风筝,终于找到家人。闻知找到了台湾亲人,在大陆的徐秀玲老人也喜极而泣。

“我们来加下微信吧,以后就能随时联系了。”“云端”两头,在台湾的徐小英的女儿和徐秀玲老人的孙女互加了微信好友,并在线上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彼此的生活和这些年家人的一些故事。

“等疫情稳定了,我一定要回让爸爸、奶奶都魂牵梦萦的老家威海看看,也去看看姑姑。我们在台湾的徐家后人,要把这段血脉亲情重新联结起来。”台胞徐小英让女儿通过微信,向在大陆的姑姑和徐家二代、三代的亲友发来问候。

时代的发展,让两岸寻亲路径拓展,也更精准和便捷,帮助了如徐小英老人这样的“寻二代”更易圆梦。乡愁万缕割不断,两岸血脉永续缘。这一血缘烙印,就如徐小英女儿所言,“自己尽管还没有回过威海老家,但从小在台湾就是在父亲浓重的老家乡音熏染下长大的。”随着两岸民间交流变得更畅通和便捷,不久的将来,徐小英一家终会跨越海峡,回到黄山村,去坐坐父亲心心念念的老家火炕、吃口白皙的山东大馒头,可以想见,越来越多的如徐小英一般的台湾“寻二代”会踏上寻根路,找到来自大陆的情感脐带。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21日   第 08 版)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台湾 大陆 寻亲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