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资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年谱》里的文艺(之十三)

2022年05月23日 17:0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阎晶明

近期以来,全国文艺界都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发表80周年。这里的“发表”,是指毛泽东在座谈会上面对文艺界的两次讲话,分别是1942年5月2日和23日。《讲话》的正式发表,则在1943年10月19日延安《解放日报》上。那也是专门挑选的日子,那一天是鲁迅逝世7周年纪念日。

纪念《讲话》,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我读《毛泽东年谱》的直接感受是,《讲话》的发表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有的放矢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为了召开这次座谈会,为了发表讲话,毛泽东事先做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发现问题,从分析、总结问题的过程中寻求理论上的提炼、升华,这是《讲话》重要的前提。

1942年1月以来,毛泽东多次就纠正党内作风、改进新闻舆论发表讲话,其中的观点与他对文艺问题的思考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1月17日,在《〈文化课本〉序言》里,毛泽东认为很多干部“急切需要解决文化基础问题”,提出希望革命干部要能看能写。1月24日,他就延安《解放日报》工作发表意见,指出报纸言论题材应切实,文字应通俗;党八股必须废除,空洞抽象的言论必须纠正,教条主义必须休息。其后几天,又在不同场合指出“所谓文风不正,就是说有党八股的毛病。”“从历史来看,党八股是对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同时又指出“但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所以党八股“也是五四运动的消极因素的继承、继续或发展”。还指出现实中对文化水平低的工农老干部没有以文化教育为主,今后应强调文化教育。这些论点,事实上已经指向了文艺如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等问题。

从3月开始,毛泽东就文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3月31日,在杨家岭各部门负责人及作家座谈会上,讨论《解放日报》改版问题。针对整顿学风党风文风过程中出现的冷嘲热讽现象,指出“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只有这种态度,才对团结有利。冷嘲暗箭,则是一种销蚀剂,是对团结不利的。”他邀请作家萧军、欧阳山、草明、舒群等人搜集文艺界情况,并与作家们深入讨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等问题。4月13日致信欧阳山、草明,谈到“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拟请代我搜集反面的意见,如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17日又复信二位作家:“如果你们在搜集材料,那很好,正反两面都盼搜集,最好能给我一个简明的说明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又要深入调查,以求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为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作了充分准备。4月下旬,他召集鲁迅艺术文学院的何其芳、周立波等谈话,讨论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等问题。指出:“知识分子到延安以前,按照小资产阶级的幻想,把延安想得一切都很好。延安主要是好的,但也有缺点,这样的人到了延安,看见了缺点,看见了不符合他们的幻想的地方,就对延安不满,就发牢骚。”

毛泽东深谙文艺之道,但他不是从文艺研究者、创作者的姿态上去谈文艺,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来看文艺与革命、时代、社会、人民的关系,由此讨论究竟应当为什么人和怎样为的问题。他的调查研究,目的也不是考察文艺家们的创作动态和艺术风格,而是从中分析研判他们对中国革命的态度。

自己亲自去参观展览、观看演出,阅读各种文艺作品,召开小型座谈,听取作家艺术家的意见,请有关作家广泛征求意见,搜集情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调查研究,才使得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能够站在政治家高度,出于对作家艺术家的充分认识,针对当时文艺尤其是延安文艺界的动态,存在的问题,与革命不相符、不适应的地方,达到文艺理论上的精准论述,对文艺实践做出评价,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可以说,这种实践性是《讲话》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而实践性的扎实根基正是建立在毛泽东一贯以来的理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话》正头就指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这句话看似平淡,实质上却是《讲话》要义与文风的概括。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23日   第 08 版)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文艺 讲话 延安 毛泽东 指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