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奋斗者正青春>照片里的青春

照片里的青春 | 出土城砖上出现的这两个字,为啥使他莫名冲动与感慨?

2022年05月26日 15:02 | 作者:贺云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开栏的话

激扬青春梦,奋进新时代;不负青年志,赤心报国家。政协委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在各自领域艰苦奋斗、奉献青春、建功立业,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委员用照片记录下了奋斗征程中的难忘瞬间,那是青春的回忆,也是时代的印记。为此,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推出《照片里的青春》专栏,采访政协委员或约请政协委员撰文、拍摄视频,通过老照片回忆青春故事,重温奋斗经历,以此激励年青一代,以奋斗之我,圆梦青春中国。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高考之前,我是一位农村青年,大学对于我们这批人的命运走向有着特殊意义,因而这段经历也显得至关重要。

上小学之前我就认识很多字,酷爱读书。村子里能借到的书,我基本上都找来翻阅过,其中还包括一些古籍,因而我当时有个“书呆子”的外号。

微信图片_20220526145845

△1978年12月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合影

1978年2月,我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分专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古学。其实当时考古专业算不上热门,我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方面是因为我读中学时看过《化石》《地理知识》《科学画报》等杂志,或多或少受了影响;另一方面看到课表上考古专业的课程远比历史专业要丰富,觉着能够学到更多知识,而且觉得考古学与科学更紧密。直到现在,我上课也会时常对学生讲,作为考古学家,你给自己的定位应该首先是科学家。

微信图片_20220526145848

△1981年秋季湖北鄂城考古实习期间夏鼐先生前来指导

当时,国内许多最优秀的学者都给我们上过课。大学二年级新石器时代考古课程结束后,张之恒老师带领我们参加海安青墩遗址发掘;秦浩老师还带领我们到郑州、洛阳和西安参观实习;第三次实习是蒋赞初老师带领我们去鄂州发掘六朝墓葬。我们在田野实习过程中喜欢写诗,意气勃发,讴歌考古、青春与未来。

我的整个大学生活都沉浸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之中,早上天没亮,我就出去跑步,然后晨读,晚上教室熄灯后,在楼道里继续看书。寒暑假都在学校读书。学校有助学金,班上我拿得最多,因为我家庭条件最差,助学金一半用以吃饭,一半用以购书,大学四年我从未买过水果。我中学学的是俄语,英语底子薄,因而学英语费力,就要求自己更加勤奋,大学二年级就开始阅读外文书籍和刊物,比如《古物》杂志和《早期人类考古学》《工业考古》等,并尝试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翻译。

总之,我的大学生活非常充实,内心始终怀揣理想。我自己的体会是,好大学就是好本科,好本科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我后来的工作和研究均是以本科学习为根基而铺展开的。大学里有好老师是一方面,而自己的主动阅读和持续积累更加重要。

微信图片_20220526145852

△1984年4—5月发掘扬州唐城南门遗址

大学毕业后,我到南京博物院考古部工作,先后参加扬州高邮西汉广陵王家族墓、徐州龟山西汉楚王刘注墓等发掘,逐步积累田野考古经验。我喜欢长时段地看问题,历史如此,人生亦是。读大学时我就喜欢城市考古,后来,我竟然真去做城市考古,除了因缘际会,大概有些许“不忘初心”的意味。1997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成立后,我向南京市文物局第一次提出南京城市考古的命题,此前南京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郊区的墓葬发掘,与此同时,大规模城市建设对地下遗存破坏严重,让人痛心疾首。但我们也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工作模式,紧盯城区的各个工地,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现遗迹暴露,就采集标本、记录地层、拍摄照片,力求有所发现。数年间集腋成裘,竟记录了上百个遗址点,采集的标本堆满库房,这也构成了我撰写《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一书的基本材料。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六朝瓦当的情形,图案新颖诡谲的人面纹、兽面纹瓦当和充满佛教文化意蕴的莲花纹瓦当,使我内心强烈震惊与好奇,从中窥见与秦汉瓦当体系迥异的一种文化风格。但这些零星出土的六朝瓦当,从未有过系统梳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南京城市考古调查过程中,我目验了千余件六朝瓦当实物,逐步酝酿相关认识,对六朝瓦当的类型、谱系、期别及文化内涵进行思考。1998年,“六朝文化国际讨论会”在南京召开,我提交了《六朝瓦当初探》一文,首次构建六朝瓦当的类型体系,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

瓦当犹如六朝考古之锁钥,之前我们在明孝陵陵区内开展文物调查时,在密林中发现一处石墙遗迹,并发现了半个莲纹瓦当,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南朝早期瓦当,随后决定正式发掘,从而揭露了六朝坛类建筑,并荣获全国2000年十大考古发现。2003年前后,我陆续撰写多篇论文,阐述六朝瓦当研究收获。

微信图片_20220526145855

△2010年5月于韩国韩神大学考古系观察百济都城遗址出土与中国有文化关联的文物

当年,我曾跟随蒋赞初先生在鄂州吴王城开展过发掘,也参加过刘建国先生组织的镇江铁瓮城考古,并协助召开“城市考古学术座谈会”。这一过程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吴的崛起历程。东吴是六朝的开启者,石头城是南京建都的肇始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998年,我开始寻找石头城,并有了线索。次年,我开挖了一条探沟,探沟中发现一座墓葬打破城垣,随葬青白瓷盒盖上有铭文“江南官膏伍两”,与南唐晚期李煜去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的历史相印证,由此明确了城垣的年代下限。同时,探沟中还出土了东吴、东晋和南朝的砖瓦。通过这条探沟,基本确认了六朝石头城遗址的所在。2008年以后,我持续多次对石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现了城垣、城门、角楼、砖铺路面等一系列重要遗迹,年代从东汉末期持续至隋唐,使得南京建都史在石头城中变得鲜活起来。

微信图片_20220526145858

△2011年1月南京六朝石头城发掘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石头城考古发现了一块城砖,砖上赫然出现“石头”二字铭文。这使我莫名冲动与感慨:你坚持不懈地对某一遗存进行探索,它也会在某一时刻帮助你实现理想,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过程。

其实,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始终有一个理想:用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文化遗产学就让我找到了一个用知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实践领域,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极具现实意义。

我一直觉得年轻人不能丧失理想,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对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所有能成就事业之人,都是站在社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社会也会为其理想提供支持。你有远大的事业追求,内心才能承受得住挫折,才有力量勇往直前,才有幸福感。所以遇到各种困难,不能放弃,要为理想而坚守。(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 整理:李木元 薛婧

微信图片_20220526145901

△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