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北京教育蓝皮书: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指出——

七项创新举措促进北京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05月27日 16:24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高志民)近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北京教育蓝皮书: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十三五”时期,北京采取了促进分类发展、联合培养人才等七项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北京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举措一 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迈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十三五”时期,北京高等教育确立了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逐一研究并明确市属高校办学定位,并出台《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将北京高校明确划分为高水平研究型、高水平特色型、高水平应用型、高水平技能型四种类型,推动其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举措二 持续实施“实培”“外培”“双培”计划

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北京启动了“实培”“双培”“外培”计划。“实培”计划通过本科教育教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极大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双培”计划通过大力支持北京学院建设,鼓励高等学校强强联合培养人才,促进学生跨校成长成才。“外培”计划则探索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专门人才。

举措三 统筹推进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

为推动高校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优势特色,建成一批强势专业、行业急需专业、新兴交叉复合专业,在积极响应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北京市针对本科高校专业,2017年启动一流专业建设,首批在市属高校遴选50个左右一流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每个专业建设周期为5年,理工农医类专业每年支持600万元,其他类专业300万元。2019年,实施北京高校第二批一流专业遴选建设,进一步将央属院校纳入统筹考虑,共面向在京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遴选了100个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进行建设。北京一流本科专业遴选与建设对于引导高校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办学优势和特色等产生了积极效果。

举措四 打造高精尖创新中心

为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提升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项目及工程的能力,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共认定22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范围涵盖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未来芯片技术、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智能机器人与系统、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北京市财政对高精尖创新中心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给予支持,5年为一周期,每年给予每个中心5000万~1亿元的经费投入。原则上不低于70%的经费额度要用于国际创新人才的聘用、国内创新人才资源的整合。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建设,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聚拢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均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举措五 建设高精尖学科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提升,2019年,北京启动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首批遴选53所高校99个高精尖学科,每个学科在建设周期内按照最高5000万元的总额予以支持,引导高校切实把学科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能力提升结合起来,探索学科建设新路径,努力形成一批国际或国内一流的优势特色学科以及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繁荣一批人文社会学科,更好地服务于首都“四个中心”、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举措六 研制北京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

在教育部方案基础上,北京市立足实际,按照“首善标准”,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方案坚持了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考察重点在教育部方案“四个度”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实际增加了专业定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成为“五个度”。在教育部方案设定的评估范围基础上,北京方案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优化调整,新增1个审核要素和15个审核要点,补充完善1个审核要素和6个审核要点。评估范围做到了六个突出,即突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突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反馈—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

举措七 打造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

创新创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导向,为了落实国家政策,北京市颁布《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与孵化服务,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通过不断建设,北京市形成“一街三园多点”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体系,其中“一街”即“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三园”分别指的是良乡高教园、中关村软件园和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厦这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多点”为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到2019年已达25个。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业已成为首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载体。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北京 创新 高校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