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绿色金融和生态保护专家共议NbS投融资

2022年05月27日 16:29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王菡娟)5月17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共同启动了“NbS+”系列研讨会。第一期研讨会的主题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投融资”。

自中国和新西兰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共同牵头NbS议题以来,NbS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尽管NbS的相关研究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但诸如NbS的内涵和边界、本土化标准、以及解决多重挑战的权衡和协同等问题仍有待厘清。 “NbS+”旨在通过为多方对话和经验交流搭建平台,完善NbS的科学和实践经验,为推动NbS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 “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可行性建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司司长孟宪林表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改善土壤健康、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一系列重要生态系统服务,来应对多种挑战。林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绿化、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管理等领域,重视借鉴和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理念和方法。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表示,过于依赖自然或过度支配自然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保护、培育、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维护生态系统安全;要以培育为重点,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适当地人工干预,有效结合人力与自然力,提升生态系统韧性;要以科学利用为目标,全面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双赢。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去年5月发布的《自然融资状况报告》估算,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遏制土地退化的目标,从现在到2050年,全球需填补4.1万亿美元的自然融资缺口。报告呼吁增强对NbS的投资力度。虽然公共资金的增长可以补上部分缺口,但应显著增加对NbS的私人投资。NbS的资金来源、类型和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亟待改善。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IUCN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分别以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绿色金融及NbS的内涵和价值评估为题进行了分享。

刘世荣教授强调,森林固碳增汇的第一途径是保碳,就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以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研究发现,与结构简单的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可以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提供高碳存储和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的生态系统服务。全国约21%的乔木林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准,仅为巴西的 ½。鉴于可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应特别重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潜力。

马骏指出,全球每年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融资需求是1万多亿美元,融资缺口高达80%-90%,需要社会资本填补。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将导致全球平均GDP下降2.3%,但对低收入国家来讲, GDP的下降幅度可高达10%。马骏强调,应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是央行与监管机构的职责。很多国家的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央行等把生态友好项目纳入绿色金融目录,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要求披露生多相关金融风险,法国和意大利的央行投资支持生态友好资产。这些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做法。

张琰强调,守护自然和服务社会是NbS应兼具的两个属性。NbS对自然的影响应该是正向的。如果方案能够服务社会,但对生物多样性的净影响是负面的,这种方案就不是NbS。中国在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来评估NbS价值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对于NbS乃至自然及自然资产价值评估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编辑:秦云

关键词:nb 金融 保护 自然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