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第六届儿童保护线上高峰会议举行

构建多方联动的儿童关爱和保护体系

2022年06月01日 16:3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 顾磊)第六届儿童保护线上高峰会议日前于线上举行。该活动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分会指导,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主办,活动聚焦“儿童保护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各界专家、学者,一线社工共同探讨儿童保护救助机构、福利院转型、儿童保护工作的挑战等议题,并提出政策倡议。

近年来,儿童福利相关法律政策频频出台,中福协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分会执行会长冯立伟认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次修订完成,于去年6月1日起实施。1年来,各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有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构建多方联动的儿童关爱和保护体系

如何保护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的权益,是公益机构不断思考的课题。在此次峰会上,南宁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秦发源认为:“处理儿童伤害案件,我们要用儿童相关的生态系统和儿童权利的视角去看。”儿童受到伤害,邀请相关部门参加,比如说民政局、街道办、社区、学校以及公安、检察院等司法机构一起参与,召开联席会议。

西安市复和未成年人服务中心副主任廖陈林长期扎根一线,她说,限制人身自由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面临的父亲入狱、母亲离开、监护不足、隔代抚养、贫困等困境,深深触动了自己。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服务?她提出4点建议:一是以未成年人权益为核心,以家庭为系统,增强家庭的功能;二是以需求层级定位服务层级;三是尽早发现、及时评估;四是保持、恢复并增强高墙内父母的亲职能力等。

廖陈林认为,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是家庭而非机构,“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与家庭成员的情感链接和人际互动同样重要。”

社会工作与家庭教育对儿童保护具有促进与提升作用,专业社工李梓琨建议,政策应鼓励男性关注家庭;同时,建立家庭监督机制(结合强制报告),成立家庭互助网络,回应紧急儿童保护案件;此外,政府可带动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化家庭活动/亲职教育;扶持民间专业庇护服务;完善紧急庇护的合法性加转介机制等。

李梓琨是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儿童希望真爱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自2013年至今,接询求助超300个个案,涉及23个省(市区)。项目发现,困境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监护缺失。近年来,儿童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报端。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走访县域内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积极地推进儿童之家的建设,着力打造儿童之家的工作服务平台,构建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刘静说:“儿童希望真爱项目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政府,社会爱心人士,社区等一系列的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救助工作。”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旨在帮助儿童减轻和摆脱困境,保障困境儿童的基本权利,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该基金会秘书长郑依菁介绍,2011年至2021年间,项目已惠及31个省(市区)的133万儿童及服务者。

动员多元力量参与儿童保护

动员多元力量参与,是儿童关爱和保护的未来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认为,作为儿童关爱和保护的两大阵地之一,儿童福利机构自身发展要从非专业型机构向专业型机构转型,其实质是社工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专业关注人类的福祉,通过科学知识和方法技巧,在可及的条件下,可最大程度地促进向善改变。

另一阵地是家庭,坚持“家庭尽责”是我国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家庭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父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部分家长儿童保护意识薄弱,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忽视、伤害未成年人;部分父母或监护人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或知行不统一;部分家庭过度保护或溺爱孩子。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乔东平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于儿童保护的意义在于预防性地开展儿童保护服务,减少家庭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吕孝权认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去年6月1日施行以来,呈现出七大亮点:增设强制报告制度;细化家庭监护职责;明确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及性侵的基本制度;形成全社会大保护格局;加强网络监管、防治网络沉迷、制止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确立并完善国家亲权责任;司法环节未成年人保护全覆盖。“还有一些好的条文,未来需要通过实践更好地去推进和激活,以便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和社会功能。”

作为一名年轻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呼吁家长、制度制定者、行业从业者客观看待网络与儿童的关系,儿童成长需要网络,而非躲开网络。因网络,儿童发展需求得到了更好地满足,但数字环境中的儿童也面临着行为、内容、接触、消费等风险。儿童对网络认知水平不足、辨识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道德感发育未完成、自我认同还未建立,容易被有偏差的价值观所影响,需要加强正向引导。

秉承“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优先化、特殊化”的原则和立场,峰会期望通过探讨,不断完善和推动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事业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儿童 保护 未成年人 家庭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