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的生态“加减法”

2022年06月11日 19:54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长沙6月11日电题: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的生态“加减法”

新华社记者 阮周围、张格

“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初夏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人如在水墨山水画廊中穿行。为守护大自然的这一方瑰宝,近年来,当地采取多种积极有效措施。

武陵源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国际地貌学术界将其命名为“张家界地貌”。

原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办公室主任胡新华介绍,为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武陵源一方面加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另一方面实施景区移民搬迁,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开始,为了维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原真性、完整性,武陵源区启动对整个核心景区内居民的搬迁工作,涉及约4500名居民。

家住向家坪安置区的钟为贵“下山”已四年多。过去,他在武陵源核心景区中的天子山上开家庭旅馆。“我们搬下山,既是对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支持,也是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钟为贵是主动下山的第一户。

截至目前,武陵源核心景区天子山、袁家界超过95%的居民已经搬迁下山。

峰林间,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武陵源核心景区拥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联合巡查执法制止偷捕偷猎、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进行松材线虫病等森林病害的季节普查和枯死松木清理;开展防火隔离带垦复等工作……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景区坚持保护先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做加法”,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力度。

今年3月,为扩大遗产保护和交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与交流中心建立“遗产会客厅”,致力于文创产品展示售卖、自然遗产科普与交流。该中心负责人杜勇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自然遗产地与乡村振兴、社区协同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系,让自然遗产地绽放更迷人的光彩。”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遗产 自然 武陵源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