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遭逢“疫考”、两链承压,中国制造业扛得住吗?

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忠:我们必须加强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建设,持续迈向全球化产业链中高端

2022年06月14日 11:02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刘明忠配图(1135097)-20220614105727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左)向一线职工了解生产工作生活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叠加地缘政治危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承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3.5%,较4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走势,但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综合指数变化显示,5月份,全球制造业增速较4月份有小幅回升,全球经济增速初步止降趋稳,但复苏动力仍待进一步巩固,下行压力并未完全消除。

作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同步回升,分别为49.6%、47.8%和48.4%,虽低于临界点,但明显高于上月2.2、5.9和5.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这表明近期疫情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

遭逢“疫考”、两链承压,应如何读懂中国制造业的强大韧性?围绕“专精特新”这一制造业领域的“生力军”,我们该如何扶持呵护?制造业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又在哪儿?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进行了专访。

破解产业链发展困境,有条必由之路

记者:在您看来,全球制造业高端化进程在抗疫背景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刘明忠:总体来讲,全球制造业高端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领域的高端化进程,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从发展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影响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不同程度影响。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国民经济企稳增长,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为我国制造业持续迈向高端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发展需求看,虽然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深度融合,但我国制造业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高端核心元器件、控制软件仍存在卡点。随着经济“逆全球化”抬头,全球供应链已呈现出区域化、本地化、分散化的趋势,对我国的产业链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建设,持续迈向全球化产业链中高端。当前,不断对核心技术环节进行补链、强链,制造业高端化已成为破解产业链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而推动产业链资源重组、转型升级、技术更新、设备升级,推动迈向高端化,也已成为行业共识。

从发展能力看,疫情暴发以来,制造业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积极履行使命责任,立足自主研发、强化资金投入,以更加开放的发展理念、更加包容的发展方式,加快国际创新与合作平台建设、全球创新资源高效利用、优势技术及标准的推广和国际化应用,面向全球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有效加快了制造业高端化的进程。

以中国一重为例:在大型铸锻件方面,在国外进口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自主研发、联合攻关,1000兆瓦级核电机组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锻件、调相机转子锻件等实现了进口替代;在冶金成套装备方面,我们打破了国外垄断、研究掌握了重型H型钢精轧机组设计及制造技术,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效柔性多功能热轧短流程无头轧制技术”,部分高档轴承实现了国产化,高端冶金装备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因此,从我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正努力夯实产业发展的安全基础,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效改善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提升配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记者:围绕制造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定义了“优质中小企业是指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组成”,您认为这些认定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刘明忠:优质中小企业评定标准对制造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帮助,是全方位的。当前,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客观存在,这里既有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产业链上“断点”“堵点”问题,以及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特别需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接“断点”、通“堵点”上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配套发布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评定准则》,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等4个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次《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我认为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明确发展任务目标、心无旁骛聚焦主责主业,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生产能力、强化创新驱动、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品牌优势等方面持续做强做精做优,为其在“补短锻长”、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甚至掌握话语权方面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梯度培育管理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十四五”期间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对制造业而言,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出现,极大提升了配套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为更好解决“卡脖子”难题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正确看待工厂“机器换人”和制造业的招工能力

记者:今年,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稳就业、保就业挑战不小。在您看来,当前我国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机器换人威胁到人的就业了吗?

刘明忠:目前看,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将保持总体平稳,但需求结构日益分化。

首先,从制造业吸纳就业人才结构看,正在从低技能向高技能加快转变,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所谓“机器换人”主要换的是制造业中劳动强度大、简单重复性以及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程度高等岗位。相反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还将提供更多高科技研发、高技能岗位需求。

其次,我国制造业正在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从中国一重所处重型装备制造业来看,正在从单纯设备制造向系统总集成和工程总承包转变,后期运维、服务等需要大量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制造业企业人才结构日益走向“哑铃型”,营销、技术咨询与服务、研发设计等占比不断提高。

此外,我想提的一点是,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保持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过早“去工业化”等声音在社会上不绝于耳。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同时它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因此,相信我国制造业未来一个时期的比重将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出现短时间内快速大幅下降问题,我国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也将保持总体平稳。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14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制造业 发展 高端 全球 产业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