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发挥书信的育人作用

2022年06月15日 09:14  |  作者:岳华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者:岳华

“云中谁寄锦书来?”书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相互联系、沟通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一封书信,见字如面、纸短情长。用最朴实的言语,诉说着最真挚的情谊,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书信拥有微信、电话、视频、邮件等媒介不可比拟、无法达到的传情达意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我们经常听到年轻老师和家长们这样的抱怨:“这孩子听不进劝告,简单的问题,重复发生!”“孩子越大,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其实,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可结合孩子成长的实际情况,创新方式方法运用书信形式达到育人作用。

最近,我读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该书讲述了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月兔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松冈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事情节多么引人入胜,结构立意多么精巧奇妙,而是感叹好的作品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对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小说发表于2011年,距今已有十年之久,故事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很强的年代感,却丝毫不影响它对当代读者产生的震撼力量。三个小偷机缘巧合到了“浪矢杂货店”,这个联通当今与以前年代,能够通过写信的方式帮助三四十年前的人们解除烦恼的地方,并开始了一段帮助他人,救赎自己的旅程。一个很离奇,甚至有些荒诞色彩的有关书信往来的故事,让我对“书信”——这种原始的,现在几近被淘汰的交流媒介有了重新的认识。这本书也让我将以前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有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感悟。

时常从新闻联播或学习强国平台上听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回信的新闻报道,每每会想总书记日理万机,为什么他还要花费宝贵时间,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写回信啊?2022年4月18日,又是在“学习强国”平台教育频道看到“韦莉校长信箱”专栏。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楚才小学校长韦莉,从2020年11月开设“校长信箱”,一年多的时间,她已收到学生来信1700多封,每封信她都认真阅读,需要回复的,她都一一回信,共回信700多封,累计10万余字。自4月18日起,学习强国平台每日登载孩子们和韦莉校长的往来书信。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一位普通小学的校长都选择并保留运用写信的方式传递感情。读完《解忧杂货店》,我将三者联系起来,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做法、对韦莉校长的做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常写书信,这些书信笔墨中饱含着总书记的百姓情怀,身居中南海却始终直通人民群众。韦莉校长以笔连心,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做有温度的教育者和正能量的传递者。《解忧杂货店》的书信能够贯通过去与未来,并影响了一些人的人生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和韦校长的一封封书信不正是连接着国家、民族和孩子们的未来,也影响着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进程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发挥书信的育人作用。从写信对象来说,校长同教师、教师同学生、教师同家长、学生同学生、学生同家长,自己给自己,用文字表达对彼此的情感,可分享感悟、传递祝福,让情感在笔墨间缓缓流淌,或者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成长;从信件内容来说,教育教学、工作困惑、成长烦恼、家校互通、学习交流等等;从通信形式来说,设立“校长信箱”“班级信箱”,结合节日、重要事件,组织学生给某某写一封信或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毕业、升学、获奖、成人等重要时期,老师为学生手写祝贺信;从写信方式来说,纯文字、文字加图画等。从书信衍生出的教学形式来说,开展有关书信的作文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课外阅读,组织开展书信大赛等。

学校还可以书信为载体,创新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如仿照“解忧杂货店”在学校设立“解忧驿站”,对不善于或羞于用言语表达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通过书信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我想对你说”校园广播专栏,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把对老师、同学的祝福语、悄悄话等,通过广播台传递给他们,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中国风手绘信笺纸”创意大赛,在精美的笺纸上用毛笔书写信札,是东方独有的文化,让学生在绘制创作过程中,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给古人写信”穿越小剧场,每月开演一次,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基础上,给自己喜爱的古代名人写信,信写得好,可以当选为主角,来到自己喜爱的名人所处的年代,与历史老师、语文老师、特约嘉宾等扮演的名人对话交流、探讨问题等等。

学校以育人为本,走进孩子内心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的教育。书信只是一种教育载体,教育工作者只有用爱、用心、用情,去唤醒,去启迪,去帮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充盈自己的内心,并不断探索育人新手段、新方法,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教育局)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书信 学生 育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