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守护“草原精灵”——记青海湖畔“最美志愿者”尖木措

2022年06月21日 10:18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尖木措和巡护队队员们遥望普氏原羚

尖木措和巡护队队员们遥望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一种如今只在青海湖周边才能见到的珍稀物种,被誉为“草原精灵”。

26载光阴荏苒,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管护员尖木措与普氏原羚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望与守护中,他见证了普氏原羚数量从20年前的300多只恢复到如今的2800余只。

“把它们当作朋友、视为亲人”

即将进入7月,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处处散发着生命萌动的气息。夏日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一望无际。湖岸边,撒下的种子早已铺陈开一片绿色,朵朵鹅黄色的小花在蓝天白云下随风摇摆。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位于青海湖北岸,因甘子河而得名,境内草场丰美富饶,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生在草原、长在草原,48岁的达玉村牧民尖木措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让他用情最深的,当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从达玉村到青海湖,来来回回26年间,他亲手救下的普氏原羚已超过40只。

“借助望远镜观察普氏原羚和黑颈鹤的生活,照相机可以记录,工作手册上写下重要的数据变化,编织袋用来装湖边捡拾的垃圾。遇到不慎挂在防护栏上的普氏原羚或湿地中发现受伤的鸟儿,急救包和手钳子就能派上用场。”尖木措笑着告诉记者,2016年他被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选为生态管护员,从事青海湖周边生态监测工作,这些都是每天必带的“装备”。

巡护工作从春寒料峭到大雪寒冬,从烈日炎炎到大雨滂沱,尖木措没有一天缺席。持之以恒地坚持,不计回报地付出,只因他小时候听奶奶念叨过的那些“曾经”。

“很早以前,青海湖边物种丰富,茂盛的牧草能长到马肚子那么高,风吹过时一波连着一波的碧浪。成群的普氏原羚和牧民家的羊群混在一起,隐藏在草丛里悠闲地吃草。”如此场景是尖木措从未见过的,经历了草场退化阶段的他,满怀憧憬地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奶奶所说的美景。

20世纪90年代开始,慕名到青海湖的游客越来越多,草原上垃圾也越来越多,对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给栖息在这里的普氏原羚带来了很大影响。这一切,尖木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天,我在望远镜中看到一只普氏原羚好像在吃一个类似头巾的东西,当时并没有在意。几天后走到那片草原上时,发现一只普氏原羚倒在地上。打开胃一看,里面全是垃圾……”再度提起当年那个触目惊心的场景,尖木措仍感到遗憾与痛心,“不仅要保护这些野生动物,也要保护草原的环境。”

从1996年至今,尖木措无偿捡拾青海湖边的垃圾,关注和保护濒危动物普氏原羚,“把它们当作朋友、视为亲人”。租借草场、购买饲料,组织村民定期在环青海湖周边地区捡拾垃圾,不遗余力地宣传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他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竭尽所能地呵护青海湖生态环境。

binary_middle (1)

尖木措和“小瘦瘦”

“家乡的生态保护离不开子孙后代”

“小沙漠、小瘦瘦……”这些年来,尖木措救治的普氏原羚,每只都有一个可爱的名字。

“普氏原羚幼崽喝牦牛奶会拉肚子,只能喝经过消毒的脱脂牛奶才能消化。隔一段时间,我就去镇上的超市买上几箱。”说起这些小家伙,尖木措话语中总是藏不住开心,也会时不时骄傲地炫耀自己同“好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救治过的普氏原羚,有时还会回来看我”。

2020年,尖木措成为青海湖首批牧民巡护队的一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随着巡护范围不断扩大,尖木措便动员身边的朋友一起加入。一开始,微信群还是兄弟之间聊聊闲天、侃侃大山。到后来,话题就始终围绕着普氏原羚。

最近这段日子,普氏原羚即将产羔,黑颈鹤也开始孵蛋。一来担心游客拍照惊扰到它们,二来害怕其他野生动物伤害羔羊和雏鸟,尖木措和兄弟们几乎天天都守在草原上。

“遇到‘瘦瘦’时,它当时应该是跟母亲走散了。”尖木措记得很清楚,这只普氏原羚是他在湖边的沙丘附近巡护时发现的,孤零零地十分瘦弱,“看着它孤苦伶仃的样子,我决定把它抱回家喂养。喝牛奶、住暖房,一个多月悉心照料后,小家伙的身体慢慢康复了。”

“巡护过程中发现受伤严重的普氏原羚,我们会第一时间跟青海湖的救护中心联系,送去那里救治;像‘瘦瘦’这样落单的小普氏原羚或者受轻伤的普氏原羚,我就会直接救助,等它们恢复健康后再放归到野外。”尖木措告诉记者,自己的药箱里装着青霉素、针管和包扎用的纱布,除了普氏原羚,这些年他还救助过大天鹅、黑颈鹤。

“骨折了,就用木板固定。外伤出血了,就用纱布包扎后放在暖棚里,喂药、晒太阳,用酒精、盐水消毒。”尖木措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他简单的手术治疗,受轻伤的普氏原羚20天后就能缓过来。

但是,有一种伤是致命的。

草原上的牧民为了区分自家草场和方便管理家畜,会在草场边界布设高大的网围栏。“当狼追捕普氏原羚时,由于奔跑速度太快,跳不过去的普氏原羚就会被网围栏最上面的刺丝挂伤或挂住,结果往往是鲜血淋漓,命丧狼口。”尖木措说。

2016年,尖木措在沙丘里发现一只虚弱无力的普氏原羚,远远观察了许久未发现小羊羔的母亲,尖木措便将其抱回家喂养。他的儿子彭毛仁青为其取名“小沙漠”,并坚定地说:“爸爸你放心吧,青海湖是我们的家,等你老了走不动了,就由我来守护。”

尖木措告诉记者,他内心一直希望儿子能走出这片草原,日子就不用过得这么辛苦了,“但回头想想,家乡的生态保护离不开子孙后代,我们每天辛苦地努力付出,也正是为了将最美的草原留给他们。”

“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家事事小,生态事大。”这些年来,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巡护的路上,尖木措看到了不少之前没有见过的动物、植物。

20多年的坚持,与尖木措一起守护青海湖的人越来越多;20多年的坚持,也让尖木措落下了一身伤病。

常年在冰冷的湖水中捡拾垃圾,他的左手手指严重变形,不能伸展。“但这并不影响我捡拾垃圾。现在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的防护装备多了,志愿者的人数也增加了,我还能再干几年。”言谈话语间,让尖木措放心不下的,依然是那些“草原精灵”。

因为长年守护普氏原羚,尖木措对它们的情况如数家珍,在什么地方觅食、什么时间饮水,他都一清二楚。

每年入冬后,遇到大雪天是普氏原羚最难熬的日子。由于无处觅食,它们通常会冒险涉入草场中心。但是在那里,饿极的狼早已等候多时。为此,尖木措从别人手里买回储存的草料,一捆捆撒在积雪覆盖的草原上。当看到普氏原羚在熟悉的觅食地吃得津津有味,他的心里才安稳下来。

耳濡目染中,如今达玉村46户120余人都在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来,他们救治普氏原羚和其他野生动物共计300余只。

“为了保护这片土地的纯净,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近些年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等荣誉的尖木措说,他文化程度不高,但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家乡的生态保护以及普氏原羚的救助出一份力,“希望有一天,青海湖边看不到一片垃圾,普氏原羚能像以前一样,拥有更广阔安全的生存环境,与牧民们和谐共处。”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尖木措 普氏原羚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