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人物

“躲不过,那就勇敢面对!”

2022年06月21日 10:31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20621102824

人生中,总有很多不期而遇。取舍之间,是不计得失的大爱与担当。

戴上帽子手套口罩,穿上红马甲,她熟练地拿起了测温枪……今年3月初,甘肃兰州发生疫情,张珍目睹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这名“80后”全职妈妈毫不犹豫地再次冲到一线当起了志愿者。

“当年武汉疫情发生后,我就准备报名去做志愿者,家里人不放心,加上距离有些远,最后搁浅了。”张珍告诉记者,她向来是“认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成,谁也拦不住”,这一次疫情就发生在家门口,尽管家人和朋友依然百般劝阻,她还是来到社区,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

去年10月在王家堡社区从事抗疫服务,张珍有时一站10多个小时,辛苦不言而喻。最初物资紧张,为了把防护服等留给更加需要的一线医务人员,一双手套、两个一次性口罩、一个防护面罩,就是她和其他志愿者的所有装备。

“学校因疫情停课后,我把孩子留给娘家人照顾。10多天里,每次视频时他都说‘想妈妈’。”让张珍忘不了的是,有一次家人带着儿子到服务岗看望她,车门一打开,冲下车的孩子一下子抱住她,连声说着:“妈妈,我不走了,陪着你行不行?”

看着孩子一脸的期待与不舍,张珍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把儿子带在身边。志愿服务期间,母子俩就住在社区里。

有一次忙到很晚,张珍拖着疲惫的身体推开屋门,发现儿子为了等她,歪坐在一把轮椅上睡着了。作为一个母亲,孩子始终是她努力向上的底气与力量。看着眼前这一幕,想到儿子连日来的乖巧懂事,她既心疼又欣慰。

当抗疫志愿者并不容易,从安排居民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到设立卡口点加大流动人员管控力度,再到对各楼院小区实行封闭管控,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今年3月在黄河家园社区,张珍转战了多个“战场”,也经历了多工种的切换。“从最开始的物资运送发放,到配合医护人员维持核酸采集秩序,再到社区卡口点门岗轮值、接送酒店隔离人员,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张珍说。有时候中午忙完,看到大家都没吃饭,社区工作人员依然在忙,她也总是抄起锅铲主动做饭,让大家填饱肚子后再继续工作。

“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没日没夜地工作在抗疫一线,都有孩子和家人,难道说他们不怕吗?面对疫情,既然躲不过,那就勇敢面对!”长达50多天的一线防疫志愿服务,舍小家于身后,守万家以平安。张珍用默默无闻的坚守,展现了“母亲”这一身份柔韧而又坚强的力量,为社区居民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平安墙”。

每次出门,张珍总要嘱咐7岁的儿子:“妈妈要去做志愿者,帮助社区的叔叔阿姨们,你好好待在屋里,好不好?”不负期望的是,在她做抗疫志愿者期间,哪怕再苦再累,儿子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那么多人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作为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张珍表示,她希望将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积极参与进来。

随着兰州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张珍结束了抗疫志愿服务工作。这段难忘的经历,成为她人生中闪闪发光的特别一页,更是作为妈妈最好的“言传身教”。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张珍 疫情 ,张 志愿者 一线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