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评论

为魏晋名士描绘群像

2022年06月21日 10:4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宁稼雨

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风貌,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向后人展示,使人对其形成整体印象。魏晋文化的一切成就和耀眼光环,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赖于一个人一个人、一件事一件事积累叠加起来,所谓集腋成裘的结果。因此,拨开大的历史背景帷幕和光环,以人物为中心,把镜头聚焦锁定在那些魏晋文化舞台大戏中的明星演员和重要推手上面,应该是解剖并深入认识魏晋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渠道。

因为历史观念与价值取向差别,历史上对于魏晋文化暨魏晋士人的负面评价占据主导潮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魏晋文化和士人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近现代开始,这个情况才有所改观。鲁迅、宗白华、王瑶、刘叶秋、李泽厚等名家对于魏晋文化和士人的一系列正面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魏晋文化和士人的负面形象认识,也为魏晋文化和士人形象的重新认知评价开导了先路。

我本人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加入魏晋文化研究的队列中来。算起来,从我系统研究《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开始算起,至今也有30多年了。但以往的研究基本都是从问题性质的角度对魏晋时期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剖析。如果说以往我本人对于《世说新语》乃至魏晋文化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和特色的话,我想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基本吃透魏晋玄学思想潮流的基础上,把玄学思潮作为统摄理解魏晋文化各个方面的杠杆和钥匙;二是用大量《世说新语》和其他魏晋文献中的故事材料作为解读诠释魏晋文化各种潮流的鲜活案例,增强形象感。

但是,这样研究关注的是魏晋文化的主潮,以及各种从属于主潮的文化侧面。还没有从单个人的角度,以个体人物为单位来解析魏晋文化和士人形象。这次从以问题为中心转入以人物为中心使我对魏晋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诠释机会。

大约三四年前,我和《文史知识》一直在探讨在该刊开一个连载栏目的事情。责编孙永娟老师提出,《文史知识》有个“人物春秋”栏目,稿源不算多,但读者比较喜欢看,问我能不能尝试一下。我感觉这个角度对我虽然具有一定挑战性,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心想这应该是一次很好的以群像方式展示魏晋文化的机会,如同《清明上河图》《最后的晚餐》那样。

有了这些想法,我便尝试写了一篇何晏的样稿,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玄学方面的贡献,二是为政治自保构陷旧友的人格卑微。这两条故事以前本来是分别谈不同问题时使用的材料,但我发现将二者汇为一文,恰好可以展示挖掘何晏其人的人格矛盾。文章写好后获得编辑部认可,从此便正式在《文史知识》拉开“魏晋人物谈”大幕。

大约是在完成两三篇稿子之后,主旨思路和整体规划大体明确了。首先,从主旨思路上,打算用我本人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三段说”统领全部文稿。其基本观点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按时间顺序,大致可划分为先秦两汉的帝王文化、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的士人文化、元明清的市民文化三个时段。士人文化取代帝王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主流的突出表现就是士族文人从经济政治地位崛起到群体人格独立,并由此催生中国文学的自觉和独立,乃至引发唐诗、宋词的繁荣。从这个意义上看,魏晋时期以士人群体人格独立为标志的士人文化起步,是拉开灿烂的中国士人文化大幕的号角。通过当时一个个具体的人物群像个案描述来窥视揭示士人文化起步的独特视角和有效窗口。

其次,从“三段说”的主旨立论出发,力求用魏晋士人群像作为全面反映魏晋士人文化形成产生发展的形象历史。魏晋士人文化大致经历了帝王文化向士人文化的过渡,正始时期以玄学为中心的士人人格精神培育,竹林名士时期对于士人文化精神越名教而任自然人生主题的实践,元康名士在玄学“崇有论”统摄下追求物质享受和政治实际利益的人生态度,东晋名士以“身名俱泰,仕隐兼修”为宗旨的人生价值追求,构成魏晋士人文化精神的基本演变轨迹。而这个轨迹的形成,除了各种理论阐述,最能体现出这个轨迹演变线索的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故事。以个体人物为单位的行为展示,正是全面诠释这些魏晋士人文化演变历程的理想色块。

出于这样的思路,从人选安排上,希望尽量体现出魏晋士人文化舞台的全方位面貌。既考虑到士人文化中士人人选的主体比重,同时也考虑到各种社会人物身份对于士人文化形成的同步作用。比较典型的是部分帝王身份者对士人文化崛起和转折的推动对比作用。像曹操、曹丕,不但身体力行,从事文学创作,而且还广延文士,倡导文学。对帝王文化向士人文化的转变起到重要的枢纽推动作用。而晋简文帝虽然是一位悲催苦涩的帝王,但却是一位成功的士人。他的人生经历和命运形象诠释了士人文化怎样取代了帝王文化……通过云云总总的时代群像,力争立体而全面折射反映魏晋时代士人文化崛起的生动写照,反映魏晋群英的真实图像。

第三,经过40年的努力经营,《文史知识》培养了相对稳定的特定读者群。这个读者群覆盖了专业学者和普通文史爱好者,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媚俗,渴望接受真知、新知。这就要求作者,既要把表达的内容全部了然在胸,又要提纲挈领,要言不烦。这个要求对我来说虽然不能说驾轻就熟,但也还不是很陌生。经过两三篇的尝试,基本上能够掌握从材料梳理到结构安排,乃至行文落笔的全套程序。

以这种方式写人物,像是饮食中的精品快餐,虽然程序简单,但主要营养却不能少;它又像是绘画中的速写,线条简练,却需要生动传神。一个优秀厨师和画家,快餐和速写不但不会降低他的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反应该能够检验他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变换手法和思路进行重新组织和表述的能力。

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实现预想的初衷,给读者献上一份看得进去的魏晋名士图像。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本文为作者《魏晋名士月旦评》前言,该书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20日   第 12 版)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文化 魏晋 士人 人文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