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回头看

厦门市湖里区政协主席王秀珠:打造新时代人民政协城市基层工作新模式

2022年06月29日 21:5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断增强基层政协工作活力。厦门市湖里区政协不断探索实践,在全区建立了区政协委员街道轮值制度,打造出新时代人民政协基层工作新模式。

政协委员街道轮值,是在区政协的领导和街道的支持下,以街道为单位,将委员划分到街道联络组,由委员街道联络组召集人负责牵头组织,经协商推选出轮值主席,由轮值主席组织开展视察调研、协商议政、资政建言等履职活动,积极融入街道社区社会治理实践,促进区街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举措。

形成一套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委员轮值工作机制,确保轮值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选任轮值主席,轮值主席由协商(或选举)确定,可每年选任,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增减,主要负责轮值期间政协委员各项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协商制定政协委员街道联络组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遇工作需要,轮值主席可提请召开轮值主席联席会议,确定轮值工作重要事项,研究轮值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轮值周期一般为一年,每年初确定各轮值期的轮值主席,实行双月或季度轮值,轮值期间安排2-3名轮值主席负责,避免出现轮值主席因身兼多职无法兼顾的情况,确保轮值期内至少有一名轮值主席在岗主持。

弥补“两个薄弱”。开展委员街道轮值工作的初衷,是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政协组织的既有架构是通过界别“条”的渠道发挥作用,虽然组成了政协委员街道联络组,但联络组工作力量薄弱,活动内容不丰富,作用发挥不明显,使街道社区“块”的层面长期缺位,成为履职短板。在原有的体制框架基础上开展委员街道轮值,不用在街道建机构、加编制、添人员,委员也能直接参与街道社区治理,联系基层更紧密、服务基层更直接,政协街道工作力量明显增强,委员街道联络组的凝聚力明显提升。通过委员街道轮值,促使区政协工作层面从区向街道社区下沉,从“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拓展了委员履职渠道、延伸了委员履职触角,有效弥补“两个薄弱”问题。

取得三大成效。更广泛凝聚共识,轮值工作坚持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由轮值主席牵头组织委员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文件和政协知识的学习交流活动,引领政协委员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凝聚共识,不断增强履职能力,提高协商议政水平。在轮值过程中,委员间的沟通联谊更加密切,联系和团结社会贤达和港澳台各界人士更加广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更及时的宣传,党的主张更快转化为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实现各界别委员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更有效发挥委员作用,通过把“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委员推到轮值主席位置上,发挥其自身和所在界别的资源优势。轮值主席轮流牵头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履职活动,实现以个人轮值带动集体履职,更多委员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委员履职从“单兵履职”拓展为“团队作业”,委员集体智慧和力量更加凸显,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委员在街道履职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新途径,增强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激发了履职创新的工作热情。更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委员街道轮值进一步打通了委员直接参与街道社区社会治理的渠道。委员围绕区街年度工作重点、民生改善热点、社会治理难点,选择切口小、关联大、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视察调研、协商议事、提案办理和民主监督等活动,收集更多社情民意,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与政协委员的建言资政结合起来。轮值工作不仅发挥区级政协委员作用,同时还增强了街道辖区内的全国、省、市政协委员的参与意识,三级政协委员主动参与街道轮值工作,更快推动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湖里区政协委员街道轮值制度是政协基层工作机制的创新实践,既有效弥补了基础工作薄弱和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又促进了委员接地气、进基层、察实情、汇民意,真正把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通过街道履职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和谐稳定的效能,为助力厦门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作者王秀珠,系厦门市湖里区政协主席)


编辑:张佳琪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