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助微计划”两年贷出超4万亿元。全国工商联呼吁——

加力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促“六稳”

2022年07月08日 14:34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当时我非常着急用钱,通过线上申请‘助微’计划,我迅速拿到了银行贷款。”7月5日下午,在京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助微计划”推进会上,河南周口郸城朴硕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从驰路通过视频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经历。

2018年,从驰路响应号召回河南老家创业,而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受到了沉重打击。她的公司做的是产业链前端,有一些人工生产环节,主要雇佣当地老乡当季节工。临近过年,从驰路因为周转金的事犯了愁,准备去银行抵押财产贷款发工资、支付原材料账款。

“老乡的钱不能拖。我打听了银行放款流程,恐怕救不了我的急。后来我听说了‘助微’计划,第一次申请10多万元。第二次申请到80多万元。又快又稳。”从驰路说。

从驰路所说的“助微”计划,最早源于全国工商联与多个金融机构联手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的战略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商联系统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同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民营经济遭遇的“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的现象,并鼓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六稳”“六保”,工商联系统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加码提速。2020年,在金融监管部门支持下,全国工商联会同有关协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正式命名“助微计划”,全力以赴以精准金融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律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宁也是“助微”计划的受益者之一。2014年王宁从高学历的IT人转行为古琴手艺人。古琴的生产制作基本靠人工生产,不仅耗时较长而且产量很低。疫情袭来,原材料、人工费、物流等这些成本高企,王宁有些吃不消。

“几万块钱就能难倒小微企业。我深有体会。‘助微’计划帮了我大忙。” 王宁说,有了周转资金,加上退税减费,现在,他已经闯过了生存难关。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国物流流动起来,他出货已不是难题。

全国工商联发布“助微计划”推进情况报告显示,两年来,小微企业经营遭遇营收、利润率、现金流维持时间“三降”,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超过七成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且主要是为了维持基本运营;小微融资需求比例逐季增加,其中有三成的经营者遭遇融资难问题。

调研同时显示,2021年二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的五个季度中,平均每个小微企业创造了5.5、4.6、4.3、4.3和4.6个就业岗位(不含经营者,含灵活雇员),小微企业雇员人数自2021年二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下滑,2022年二季度略有回升。73.4%的受访企业反映,获得信贷支持有助于其维持雇员规模。

两年来,一大批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助微”计划,目前已有127家银行参与其中,涉及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民营银行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在过去两年内获得过贷款的受访群体中,约49.9%从2家及以上的银行获得了经营性贷款。“助微计划”开展,参与的金融机构平均每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

“线上渠道的灵活性和低成本,让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经济服务部部长林泽炎介绍说。

当日,全国工商联“助微计划”推进会还发出新的倡议,倡议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坚守风险底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助小微、振乡村、兴科创、促就业等重点任务,携手助微,共促经济发展。

全国工商联、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以及线上线下的参与机构代表和各级工商联代表纷纷作出响应:不断探索小微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有效提升融资覆盖,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提供更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企业 金融 工商联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