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北京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海淀 | 小花生里藏着大民生

——北京市海淀区张雨委员工作站助农二三事

2022年07月15日 17:3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李京 张佳琪 马嘉悦)“三月份种植的花生长势很好,枝繁叶茂!”大屏幕上,西部某农场职工李云成正弯腰,躬下身,连根拔起一株花生,“哗”的一声,饱满的花生露了出来,仿佛能闻到泥土的鲜味儿,他掬起一捧仔细擦了擦上面的泥,喜不自禁。

屏幕的这一边,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雨专注地盯着“画面”。

7月15日上午,“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北京市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政协委员工作站,张雨通过一场实时连线,讲述了工作站的助农故事。

1

张雨委员与农场工作人员现场连线。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 摄

作为张雨委员工作站站长,花生一直是张雨关注的焦点。她认为,花生是我国广泛种植的大宗农作物和居民消费需求旺盛的一种食物,高质量发展花生产业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着力发展花生产业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格局的创新实践。

“我一直从事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常年带领科研团队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开展试验示范、转化推广以及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建议等工作。”但身处北京市海淀区,张雨看到,海淀区的农业产业占比极小,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太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基层农民苦于缺良种、缺技术,这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协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大力开展委员工作站建设,不断深化委员与所在地区群众联系。2021年,张雨委员工作站正式揭牌。作为工作站站长,她决心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乡村振兴上发力,把海淀创新高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全国更广阔的地区,惠及更多的农民。

2

张雨委员。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 摄

在海淀区政协和马连洼地区委员工作站的助力下,张雨委员与基础薄弱、需求迫切但具备花生种植潜力和优势的西部某农场迅速建立了联系。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带领团队6次前往农场,累计驻场时间近300天人次……张雨委员工作站通过“林果套种”模式,进行了一系列花生品种的选育、栽培、产业化等试验示范。然而在与政府、农民、技术人员等不同主体不断“商量”、不断调整、不断沟通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如何让花生在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基层农村“落地开花”?在张雨看来,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她认为,首先要让地方政府、企业、农民认识到花生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和全产业链加工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想种、要种、学种”。

两年来,张雨以委员工作站为平台,以发展花生产业为抓手,通过扎实推进科学试验,梯次开展示范推广,把海淀区农业创新高地的资源汇聚到基层地方,终于,具有长生果美誉的花生第一次在该地区试验种成功。

“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张雨委员工作站只是一面镜子,这样好的变化在海淀并非孤本。”张雨表示,海淀区委员工作站助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为委员打开了一扇深入基层解民情、纾民忧的履职之门。

下一步,如何解决花生原料销售问题?农场副书记、副场长段泽明当场向张雨抛来了问题。

“接下来,委员工作站将和中国花生食品分会加强沟通,为原料产区与相关企业搭建桥梁,对接明年大面积推广以后的花生原料收购问题,架起地方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张雨马上给出解答。

张雨委员工作站通过发展花生产业,带动了地方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了农民综合收益,助力乡村振兴,也找到了农业科技成果通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新路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