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2022年07月18日 10:0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天晓:1921》 徐剑 著

潘凯雄

在评说丁小平的报告文学《红船启航》时,我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性文学创作中,即使是非虚构写作,创作者们腾挪的空间也着实有限。我能想象到的手段无非也就那几招:一是着力考证、挖掘尚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史料;二是运用这些史料合逻辑地进行延伸与拓展,以进一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必然性、现实需求性及深远影响力;三是寻找独特而巧妙的切入视角,这也是报告文学之为文学所赖以生存的立身之本。而徐剑同类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天晓:1921》则是我读到的同类作品中能够在充分尊重史实史料的前提下,将文学手段调动用得极为充分、十分讲究的一部。

在报告文学领域,徐剑虽是“资深”的且涉足面甚宽的一位作家,他写过远逝的战争,跟踪过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表现过“像雷霆般沉默”却又有“天之骄子”之誉的战略导弹部队,也呈现过洪水、冻灾之下凡人的普通和顽强。但无论涉足的是哪一领域,他都为自己的报告文学写作立下了一个“三不写”的“铁规”:“走不到的地方不写,看不见的东西不写,听不到的故事不写。”那么,在《天晓:1921》中,他又“走”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东西?“听”到了哪些故事呢?我曾听徐剑自己讲过,为了完成这部报告文学的创作,他对出版方只提了一个“小要求”,其实更是为自己立下的一个“大目标”,那就是一定要亲自去那13位参加过中共一大代表的出生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用他自己的话说,即“《天晓:1921》写的是建党元勋,是伟人、牺牲者、失败者与背叛者,但我瞄准的仍旧是人。是那些改变历史时刻,被称为民族脊梁的人,那些有理想信仰和建党初心的人,还有被历史尘埃掩埋的人。”而无论他们“是建党元勋,是伟人、牺牲者”还是“失败者与背叛者”,由于“瞄准的仍旧是人”,是这些人物的命运,而这个“人”以及他们的命运恰又是文学理应聚焦的第一目标,这就决定了《天晓:1921》创作的成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客观史实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文学的手段将这些个“人”的命运感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为了努力抵达这一目标,《天晓:1921》首先从整体结构的设计上开始做文章,颇具匠心。除去开篇的“路标”“晨曲”和结束的“归程”这三篇近乎一般作品的开篇和尾声外,其主体部分则由从中共一大的“头天”到“第八天”构成,看起来这像是一个客观的序时性结构,但这个“序时”既不是第一次党代会的实际序时,也不是党的百年史序时,而完全是徐剑为其创作需要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后形成的一种主观序时。在这八天中,也并不完全局限于参加过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或是聚焦一件事或者突出一个人,或是归集同类项或者形成某种比照。这样一种“碎片化”的“序时”,骨子里其实是作家创作主体性充分介入后的别一番聚焦与透视。于是,从公认的建党发起者“南陈北李”为什么双双缺席中共一大,一大开会的确切地点最后是如何确定,会议的代表到底是12人还是13人、最后又为何确定为12人,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究竟是否到会,湖南的毛泽东与何叔衡出湘赴会后者又是否中途返回……这些存有疑惑或争议的重要问题,一直到中共一大在嘉兴闭幕那天的天气情况到底如何之类的细节,都在作品中得以认真的查证辨识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这样一种充分灌注着作家主体意识的创作已然是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史料和自己亲身的考察体验综合内化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叙述方式。读者从中不仅能够强烈感受到作家的那种大历史观,在对大量细节准确、有力、敏锐捕捉的同时又不失一个讲述者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包括语调和视角,同时也为在这张历史舞台上正在上演着的那出大戏中的不同角色搭好了相应的场景。

接下来,就是《天晓:1921》的最为出彩之处:各色人等相继登场亮相。徐剑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刻画与臧否渐次呈现,文字虽不多,分布也不均衡,但其性格分野、行为举止、历史地位皆在笑谈中:“南陈北李”中的那个陈独秀从出场时的洞明勇猛到中晚年的衰退凄凉,虽命运多舛却始终桀骜不驯;李大钊那冷静理性、思想坚定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从容;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和矢志追求;董必武的老成稳重;何叔衡这个“前清老秀才”又是如何为革命魂殒荒山、壮烈献身;王尽美、邓恩铭的英年早逝;陈潭秋的“托孤”等内容以及李达的青春气盛,李汉俊兄弟的热情仗义,刘仁静、包惠僧的另类人生和失色命运,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的背叛与变节;还有王会悟,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同时又是作品的叙述者之一……所有这一切莫不构成了《天晓:1921》这张巨大的历史拼图上一块块不可缺失的小板块。这张巨大的历史拼图就是20世纪之初的中国,就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就是那段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岁月。而那一块块不可缺失的小板块就是生活在此时此刻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和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

天晓者,既是黑暗与黎明交替的自然时点,也是中国社会从长夜走向日出的历史起点。徐剑的《天晓:1921》正是这样文学地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其中重要参与者的人生命运巧妙细密地编织在一起,既有史的翔实,更有人的鲜活和思的深重,一个百年大党及其先行者们那坚定而先进的理想信念被生动形象而个性化地镌刻在这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8日   第 12 版)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天晓:1921 历史 徐剑 报告文学 命运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