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民建

如何加强对非“熟人”社区的有效治理?

2022年07月24日 01:51  |  作者:王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24日电 近几年,北京市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力推进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目前北京共有16区、140个街道办事处、142个建制镇、35个建制乡、2554个社区居委会和3955个村民委员会。社区承载着基础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包括低保、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劳动保障、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民事调解、普法等,关乎民生。尤其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社区自主能力不强。调研中不少街乡干部谈到,“社区缺乏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平台,缺乏统筹规划。守着辖区各种资源和力量,不敢用、不会用,或者调动不起来、用不好。”此外还存在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组织发挥作用不够。

由于社区不再是曾经的“熟人社会”,广大居民和各类组织处于“陌生人”环境,协调渠道的缺乏,使得大家对社区依赖程度低,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意识不强。为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切实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建强社区组织体系,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面对社区个体化社会凝聚难的困境,社区中的党员应起到引领带动作用,配合将社区内居民纳入网格,从物理结构上实现再组织,并分别负责各网格的组织、服务和领导,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强化居民意识培养,夯实社区自治基础。为将社区重塑成“熟人社会”,增强居民参与意识,社区应经常组织居民集体活动,包括娱乐活动、学习活动等,拉近居民间关系,提高居民参加社区治理积极性。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推动社区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议事、行为规范、信息上传下达、公共空间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制度。管理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全社区民主议事,广泛采纳居民意见建议。对社区生活管理时,注意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加强信息公开,对居民关心事项进行及时详细说明。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激发社区治理生机活力。社区各类社会组织贴近群众,机制灵活,参与广泛,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化服务——例如社区青少年体育培训、社区老年人护理咨询、社区医疗康复等,破解“服务群众一百米”难题。

增加社区居委会人员与社区居民互动性,增强社区居委会人员正向曝光率。建议通过工作微信、职业宣传片等形式增进与居民互动,同时发挥社区居民的不同专业优势,增加合作。

建议在社区管理中引入数字化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优势。社区可以建设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由党员模范带头宣扬社区优良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依据网格建立微信群,与社区大群形成矩阵,充分发挥群功能工具,如直播、接龙、投票、名片等,进行社区管理高效决策。社区公众号根据社区群众需求,设置教育、卫生、文化、救助等功能,落实功能背后的服务流程,同时设置服务反馈和监督功能模式,实现社区管理良性发展。(作者系民建北京市朝阳区委医药委副主任,民建朝阳区十五支部会员)

编辑:罗文

关键词:社区 居民 治理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