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人物

“能为老乡做点事儿,值!”

2022年08月02日 16:04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海嘎村的百姓们永远记得,11年如一日,是杨波领着他们一起奋斗,遍地茅草房,家家户户喝“望天水”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家家住进洋房,自来水通到家门口……钟山区政协副主席杨波,当初踊跃投身脱贫攻坚时的“头羊”小伙,如今已在乡村振兴路上年届不惑。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的他说——

“能为老乡做点事儿,值!”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石头缝里也能开出花来”

坐落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的韭菜坪是贵州最高峰,被人们称为“贵州屋脊”。盛夏时节的韭菜坪,阳光划过山巅,洒在漫山遍野的紫色球形韭菜花上,散发出阵阵扑鼻的芳香。

位于半山腰的海嘎村,群山环抱,生机勃勃。太阳能路灯矗立在道路两侧,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一排排宽敞亮堂的乡村洋房,色彩鲜艳、多姿多彩的彝族风情画绘满了临街的墙面。村民们通过种植养殖、开农家乐、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也想过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但做梦也没想到,好日子来得这样快。”海嘎村村民曹文飞说。曾经,曹文飞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卖自家种的洋芋,翻山越岭去镇上的集市,来回需要七八个小时。“现在没人再走着去喽,随便搭个车20分钟就到了。”曹文飞笑着说。

曾几何时,“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是海嘎家喻户晓的歌谣,道出了海嘎的偏远与贫穷。如今,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1万多元。

昔日的穷疙瘩,蝶变成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村民们都说,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曾经的“老书记”,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协副主席杨波11年的不懈努力。

2010年,28岁的杨波,从钟山区民宗局被选派到海嘎村担任第一书记。没想到,这一待就是11年……

初来乍到的杨波,满怀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与雄心壮志。走村串寨一圈下来,孩子怯懦的目光、老人无助的眼神像根刺一样,扎进了杨波心里。杨波默默立下誓言:海嘎一天不脱贫,他就一天不下山。

可没想到,工作伊始,一盆盆冷水就浇了下来。遇到大旱缺水,千辛万苦把水拉到了村里,村民却要求“把水运到家门口”;镇里提出每家补助400元修建厕所,但大多数村民表示“除非补贴1000块钱才有商量”……这一切让杨波“很多次想过放弃”。

是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杨波,父亲说:“如果农村工作有你想的那么容易,那国家让你们下来驻村帮扶的意义在哪?”

“突然就想通了很多事,让石头缝里开出花来就是我们这些扶贫人的意义和方向。”从此,杨波时刻提醒自己放平心态,在工作中收敛脾气和性格,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耐下性子给群众讲政策做工作。“一次讲不通就两次三次更多次,让老百姓明白好政策本就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杨波说。

坚持就会迎来胜利。海嘎脱贫攻坚如杨波所愿,一步一步走得扎实稳健,其中的辛酸困难,杨波轻描淡写,但当地百姓都装在了心里。

“杨书记刚来时我们不愿意听他的,觉得他不是村子里的人,待不久就走了。现在有啥事我们都得找他商量商量。”村民们说,为了帮村子脱贫致富,杨书记太不容易了。

2019年,海嘎人迎来期盼千年的圆梦时刻,贫困发生率清零,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

海嘎村旧貌换新颜

海嘎村旧貌换新颜

“选择了就不后悔”

11年春来秋往,在漫漫时间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但对杨波而言却无比珍贵,披荆斩棘战贫的经历成就了他难忘的青春。“刚到海嘎时还是个年轻小伙,现在已经成了中年大叔了。”杨波笑着说。

“开始时挨家挨户走访,身上随时揣着烟和零食。”碰到村民,杨波就递支烟攀谈起来,遇到娃娃就拿出棒棒糖;村民在地里干农活,他卷起裤脚跳下田坎一起干,村民修房子,他帮着一起挑灰浆桶;骑车下山,还时不时帮着村民带东西。

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杨波四处协调争取,前后在村主干道上安装了267盏太阳能路灯,建成了通组路、串户路,还与移动公司沟通解决了移动信号的覆盖问题……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成,杨波也从村民口中的“杨书记”变成了“杨兄弟”。

“来的时候说的誓言没实现,我绝不走!”放心不下海嘎村发展的杨波,曾4次主动向单位申请继续留任,带领村民兴产业、搞旅游、办合作社,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初的6倍多,最终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偏远乡村、条件艰苦,一般人干一届基本就不会再来了,只有真心想带领老百姓脱贫的干部才会这么‘傻’。”村委会原主任杨金成感慨地说。

在海嘎,杨波收获了很多亲人般的情谊。但对于自己的亲人,杨波心底深处一直交织着愧疚和遗憾。杨波觉得,驻村工作苦,最苦的不是环境和工作,而是对家人的思念、对缺席孩子成长的遗憾,以及对妻子独自照顾一家老小的歉疚。

杨波说,扶贫路上他无愧于心,但家人是他心中永远的结。夜深人静想起亲人的时候,这个七尺男儿也常会默默落泪。

初到海嘎,女儿刚满2岁,妻子杨晓英的支持给了杨波追逐梦想的底气。2019年,儿子出生,鲜少提出要求的妻子央求杨波申请陪产假,心系海嘎的杨波还是没能如妻子所愿,在妻子眼巴巴的目光中回到了村里……“当时是真的太不舍得了,但村里还有那么多工作等着我。”

2014年12月,因为海嘎通讯不畅,杨波没能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听闻消息,海嘎村20多位村民代表奔波近200公里自发赶到杨波老家陪他送走父亲最后一程。

2020年腊月,杨波的母亲过世,他还是没有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近几年,荣誉纷至沓来,杨波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更加遗憾,因为他最希望的,就是让父母见证自己的成长,得到他们的肯定。

乡村振兴再出发

2021年5月,曾多次参与驻村帮扶的周刚接棒成为海嘎村新任驻村第一书记。没有功成身退的夹道相送,没有远行拜别的热泪拥抱。一个清晨,杨波早早起床,收拾好行装,最后看了一眼朝夕相伴11年的屋子,反手轻合上门,驱车驶离了海嘎。

11年的同甘共苦,杨波珍藏心中,千言万语化成一句简短信息:“再见海嘎,我会一直想念;再见战友,友谊永驻心间。”杨波说:“我很感恩,是村民们的朝夕相伴让我快速成长。”

能够每天回家陪伴孩子,杨波感到久违的幸福,但50多公里外的海嘎也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常常关注海嘎的发展成了杨波的习惯,“我们海嘎”也成了他改不掉的口头禅。

下山后的杨波,回到钟山区政协,成了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的一员,负责督导大湾镇。如今,不管再忙,每个月他都至少去大湾镇开展工作两次。走村串寨,“杨书记”这一老称呼依旧,院坝山间乡亲们的心里话依旧……

“驻村工作让我多了更多烟火气、泥土味和认真劲,更了解了农民和农村工作。”总结自己11年的扶贫路,杨波说自己是幸运的,工作中,有幸经历和参与到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下山后,家人们又无条件地给了他巨大的家庭温暖。

当初脱贫攻坚时的“头羊”小伙,如今已在乡村振兴路上年届不惑,每每回望海嘎的这段历程,杨波都会打心眼里蹦出一句话:“能为老乡做点事儿,值!”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杨波 海嘎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