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七夕感凉意,花果解悲秋

2022年08月03日 16:28  |  作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农村有俗语,“七夕立秋两相连”。的确,七夕与立秋挨得特别近,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似乎七夕就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此时秋月初生,清风入弦,人们终于熬过了夏日暑热的浸淫,迎来清新凉爽的时光。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不经意间,丝丝的细雨伴着凉凉的晚风,欢喜中夹带着些许忧愁,洒向人间。清·雍正皇帝《七夕处暑》诗云:“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这也是说暑热即将终止,气温开始下降,凉凉的初秋渐次登场。

楚辞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刘禹锡也有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国文人的千年情节。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入秋之后,应及时调整作息,顺应天时,早卧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悲秋情绪。早睡有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有助于阳气的舒达。有研究表明,除了文化情结、文人易伤感之外,造成悲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秋季阳光照射时间逐渐减少,人体生物钟不能及时适应日照时间的变化,致使人体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让人精神愉悦,但也不能运动过量、违背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

秋主肃杀,秋天万物开始凋零,人体阴阳之气也开始收敛,肺属金、肝属木,肺主肃降,肝主升发,肝气受到约束,情志不畅,再看到万物凋零的景象,不免生出悲伤之气。此时,可适当饮用一些花果茶,来防止悲秋的发生。例如玫瑰花果茶,取玫瑰适量,加入柠檬、雪梨,加水煮开,花香四溢,唇齿留香,疏肝理气、滋阴润燥,悲秋情绪瞬间缓解。

初秋温燥、深秋凉燥,秋季宜润肺养阴,秋梨则是不错的选择。梨性寒,味甘、微酸,有滋阴润肺、止渴生津、清心降火、止咳化痰等功效,是防治秋燥、滋养肺阴的良品。正如古人所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秋天,煮一碗冰糖雪梨,香甜可口,滋阴润燥,健康美味。秋季也是甘蔗成熟的季节,《本草纲目》有言:“蔗,脾之果,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可取适量甘蔗、马蹄去皮,切碎,加水煮开,有清热止渴、益胃生津、养肺润燥之功效。

《黄帝内经·素问》在《脏气法时论篇》中云:“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意思是说,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减辛增酸,尽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多吃酸味果蔬,辅助肺气收敛。可取山楂、大枣、大米共同煮粥,酸甘化阴,滋养肺胃,改善食欲。但也要注意,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的患者,应酌情少量进食酸性食物,或放在餐后食用,以免加重症状。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上市的瓜果种类较多,加之昼夜温差大,人们贪凉进食过量的瓜果,极易造成腹泻高发,特别是本身脾胃虚弱的人,秋季养生更应注意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秋季还是传染病高发期,对于细菌、病毒导致的腹泻,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选山药、莲子、薏苡仁、白扁豆、大米煮粥,健脾养胃,渗湿止泻,可有效预防秋季腹泻的发生。古人为了弥补夏天的消耗、准备繁忙的秋收,习惯在秋季“以肉贴膘”,但对于体力劳动少的人,若再打着贴秋膘的名号进食大量肥甘厚腻,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腹泻的发生。

《黄帝内经·素问》在“四气调神大论”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秋季养生的原则:“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总而言之,入秋养生,秋风虽爽,时主肃杀易燥,饮食上养阴润肺,减辛增酸,但又不可贪凉而过食生冷,以防腹泻;注重情志调畅,凝神定志,将发散在外的阳气与能量收回来,早睡早起,保持大文豪刘禹锡“秋日胜春潮”蓬勃向上的心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赏秋、赞秋,而不悲秋。

编辑:何方

关键词:悲秋 秋季 七夕 花果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