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阅读

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协商建国筑梦辉煌的历史见证

2022年08月04日 11:19  |  来源: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 分享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一脉相承。

微信图片_20220804110219

2022年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一百周年,统一战线因党而生、伴党而行、与党同兴。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的一百年,也是统一战线建立、巩固、发展、壮大的一百年,历经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成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这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复杂形势,更加需要发挥好统一战线的独特作用,把各方面力量团结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黑龙江统一战线的历史,也是中共黑龙江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就有中共党员带动黑龙江的革命进步青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力携手开展与奉系军阀的战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比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4年建立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包括黑龙江在内的地区展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游击战争,为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哈尔滨作为中共满洲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在中国抗战史上做出重要贡献,同样在我国统一战线的历史上留下了鲜红的印记。作为红色之路枢纽城、东北抗联英雄城、全国解放第一大城市、支前参战基地城、国防军工制造城等,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辉煌,在共和国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中国的人民政协会议从黑龙江启航。让我们以统一战线的视角,从马迭尔宾馆进入时间的隧道,探寻回望人民政协会议建立新中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在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坚持和巩固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书写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辉煌。

统战策略:救亡图存 艰难求索 铸就法宝根基

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适应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需要,积极探寻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筑牢统战法宝根基。

民主联合战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建立 “民主的联合战线”决议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提出联合一切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年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此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推动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这一时期的民主联合战线,实际上由我们党设想的国共两党之间的“党派合作”变为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在同资产阶级争取领导权的种种复杂问题面前,由于我们党缺乏对建立人民政权和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不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加上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以及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持续3年的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形成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强调统一战线工作方针必须根本转变。1930年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下层群众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革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强调“革命的力量要纯粹又纯粹”,采取“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政策,在军事上和城市工人运动中,采取冒险主义的方针,在统一战线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党领导的革命接连遭受重创,红军踏上长征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的大规模抗日斗争遭受严重挫折,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共满洲省委及时作出《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推动了东北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率先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长征途中积极开展地方实力派、少数民族和宗教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为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提供了经验;继中共《八一宣言》提出“联合抗日”的主张后,12月的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地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建立联系,宣传抗日主张。1936年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倡议在抗战的大目标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召开的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纲领,我们党实现了战略和策略上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军事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经济上开展没收地主土地、佃农减租减息运动;政权建设上采取“三三制”民主原则,在以延安为中心、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以后的中国面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国民党坚持要建立一党专制的中国。一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也提出寻求“第三条道路”或“中间路线”的主张,在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显然是走不通的。当时,国内外革命形势发展瞬息万变,国民党为继续其独裁统治,发动内战并大肆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迫害;人民解放军在第一条战线主战场上节节胜利,共产党领导的国内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在“国统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代表的第二条战线,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中的民主进步人士站到人民的一边支持解放运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扩大,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我们党通过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领导实现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成为包括两个范围联盟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入新世纪,统一战线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聚焦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不断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党中央先后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党和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统一战线的法规政策文件。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第一部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2021年修订版正式实施,是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积极推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新局面,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统一战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郑重邀约: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彰显法宝伟力

中国共产党为初心使命而奋斗,发挥统一战线法宝功能,促动民主人士选择正义、选择中国共产党,为成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筑牢了思想政治根基和实践基础。

用好“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1939年7月9日,毛泽东为出征前线的华北联大师生送行时发表即席演讲,他引用《封神榜》中元始天尊送给姜子牙的杏黄旗、番天印、打神鞭“三件宝物”的典故,赠给战士们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游击战争和革命团结”,这是毛泽东关于党的“三大法宝”的最初表述。随后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创造性”高度概括了毛泽东及其“三大法宝”思想的卓越贡献。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统一战线重要法宝,我们党发展传承了一百年,仍将长期坚持。

跳出“周期律”的历史答案。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在全国各界人士中产生了极大影响。1945年7月,重庆国民参政会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等参政员访问延安。黄炎培坦率地向毛泽东讲:“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他希望中共“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在参政员们行将离开延安时,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意味深长地说:“这话是对的,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段历史佳话,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讲到,我们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自我革命加强党内监督,更离不开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这正是我们党应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考验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智慧的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回望这段统战历史的初衷。

从旧政协会议走向新政协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面临着两条道路、两种命运抉择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积极进行艰苦的斗争和团结工作,与国民党达成协议,促成了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38人参加。会上会下,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及其附庸为代表的反对势力与民盟中间势力三股政治势力,最终经过激烈斗争达成了和平建国纲领等5项协议。从客观上看,当时的政协会议本身是成功的,但是蒋介石公然撕毁政协协议,一手包办召开“国民大会”之后,长达十年之久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本应成为国共合作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政协会议达成的成果最终流产。后来,为区别与人民政协会议的不同,毛泽东和一些民主人士称其为“旧政协会议”。在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期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并且“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政协会议名称的延用只是尊重了其曾经的历史作用,人民政协会议的性质、社会基础、组织规模和任务等各方面与旧政协会议有着根本的不同,人民政协会议“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五一口号”发出郑重邀约。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随着国内反内战运动达到高潮,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在即,筹建新中国的政治条件和时机日渐成熟。1948年4月30日,经毛泽东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通过新华社广播电台正式发布广播,5月1日在《晋察冀日报》等全文刊发。其中的第 5 条提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一致认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政治上的必须的途径”,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进步民主人士主动放弃“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站到人民的阵容中来,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关头作出抉择,协商建立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新政协会议召开地首选哈尔滨。哈尔滨于1946年解放,是全国最先解放的大城市,被中共中央拟定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首选地。关于政协会议选在哈尔滨召开,共有“两信一电”。1948年4月27日,毛泽东致信晋察冀中央局城市工作部部长刘仁同志代邀民主人士到解放区参加会议,信中明确提出“会议的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开会地点在哈尔滨。开会时间在今年秋季”。1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函在香港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在香港的负责人沈钧儒,提出由民革、民盟与中共联合号召,先行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会议的地点,提议在哈尔滨。会议的时间,提议在今年秋季”。1948年5月7日,毛泽东以中央名义致电中共上海局、香港分局及潘汉年,与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知名人士交换意见,之后不久,中共中央致电提出拟邀请李济深、冯玉祥、何香凝等29人名单,再次明确:“开会地点拟在哈尔滨。开会时间拟在今年秋季。会议拟由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及中共联名发起”。进入1949年之后,随着北平的解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新政协会议改在北平召开。

慷慨以赴:不负抉择 一心一意 为了一件大事

爱国民主人士为中华民族大义毅然抉择,冲破重重险阻北上解放区,向着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光明的新中国前行,体现了与中国共产党共同的初心使命。

民主人士秘密前往解放区的艰难之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战场上不断取得决定性胜利,加速了筹备新政协会议的时间进程,安全护送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迫在眉睫。在中共中央的运筹帷幄和周恩来同志的周密部署下,一批又一批的民主人士成功一路向北到达解放区。当时接待民主人士的地点主要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哈尔滨马迭尔宾馆成为接待首批民主人士开启筹备新政协的红色策源地。

根据有关史料梳理研究,先期到达哈尔滨的是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朱学范,1948年2月28日由欧洲辗转回国。沈钧儒一行是从香港北上的首批重要民主人士。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女士带着冯玉祥将军的骨灰,历经波折,于1948年11月2日由莫斯科到达哈尔滨。在哈尔滨投身新政协筹备工作的民主人士共有8位。

民主人士北上哈尔滨。1948年8、9月份,在中共香港分局正准备安排第一批民主人士北上时,传来了冯玉祥黑海遇难的噩耗,周恩来立即急电香港分局,强调要确保民主人士北上的行程安全,提出“慎之又慎”的明确要求。9月13日,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4位民主人士乘波尔塔瓦号起航,船行至台湾海峡附近时遭遇强台风,经紧急抢险得以脱险。9月27日上午抵达朝鲜罗津港,9月29日安全抵达哈尔滨。10月2日,沈钧儒等致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表示“愿竭所能,借效绵薄,今后一切,期待明教”。次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自西柏坡复电:“诸先生平安抵哈,极为欣慰。弟等正在邀请国内及海外华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来解放区,准备在明年适当时机举行政治协商会议。”

在哈尔滨期间,民主人士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了市容市貌、工厂等。沈钧儒在目睹了松花江独特的自然奇观后,欣然赋诗《松花江封后复开》:“江心冻后见奔湍,雪意连潮亦欠酣。地气也随人事转,从今北雁不须南。”抒发了对解放区新气象、对东北民主氛围的感慨。

后续有两批民主人士陆续到达东北解放区。1948年11月23日夜晚,第二批民主人士包括民进领导人马叙伦、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郭沫若、许广平等10余人,乘坐华中轮离港北上,12月4日到达安东(今丹东)大东沟附近的大王岛抛锚,登陆后从丹东乘火车于12月6日到达沈阳。马叙伦和郭沫若、许广平等在中共东北局负责人陪同下,还到哈尔滨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

1948年12月27日,第三批民主人士李济深、茅盾夫妇及中共随行人员共30 多人,乘阿尔丹号货轮从香港启航,驶过舟山群岛迎来了1949元旦,李济深欣然提写新年献词: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第三批民主人士1月7日抵达大连。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沈阳和东北全境获得解放。12月6日中共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正式由哈尔滨迁往沈阳。在哈尔滨的8位民主人士经长春短暂停留,于12月19日到达沈阳与第二批到达沈阳的民主人士会合,至第三批李济深等民主人士1月10日到达沈阳,会聚沈阳的民主人士有35位。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2月23日,在沈阳的35位民主人士人乘“天津解放号”专列从沈阳启程于25日抵达北平。其他多批民主人士如:最著名的“知北游”一行柳亚子、陈叔通、马寅初、叶圣陶、郑振铎、黄炎培,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司徒美堂,以及大批文化艺术界人士和学生,经山东、天津到达华北解放区,最后于北平会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组织并护送民主人士北上共襄伟业的壮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及统一战线的巨大魅力。从1948年8月起,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远在香港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共20多批次、350多人不惜冒生命危险,为筹备新政协、共商建国大计,纷纷北上解放区,诠释了他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民政协从“马迭尔”起航的历史印记。

建于1906年的马迭尔宾馆,在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招待处,成为当时解放区的政治会议中心。1948年9月末至10月初,先期到达哈尔滨的爱国民主人士入住马迭尔宾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的政协会议诸问题(草案)》得到民主人士的一致赞同。民主人士在哈尔滨期间,在马迭尔宾馆共召开了3次座谈会。10月21日,第一次座谈会就“新政协诸问题”交换意见。10月23日,第二次座谈会对新政协的具体事宜进行讨论。与会民主人士对筹备会的组成单位、新政协的参加者以及筹备会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等细节提出意见建议,并就新政协筹备会议的组成、新政协任务等有关问题达成初步协议。11月15日,第三次座谈会就有关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充分讨论。11月25日,《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正式形成,这是一份具有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象征意义的政治文件,为在北平召开的新政协筹备会议作了充足准备。马迭尔宾馆因此见证了新政协启航的历史时刻。

新政协筹备会议的传奇经历,使“马迭尔”成为“冰城”哈尔滨的一张红色名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强调,“马迭尔”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是哈尔滨中西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感染力,已成为哈尔滨重要的历史标识和文化符号,其价值不可估量,要珍惜、挖掘、利用好,讲好“马迭尔故事”,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及纪念场馆的教育功能。这也是对传承“马迭尔”统一战线红色基因的要求。

开天辟地:共襄盛举 擘画未来 缔造功勋伟绩

人民政协会议宣告新中国诞生,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植根中国土壤、鉴纳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伟大创造。

会聚北平走向共和国新纪元。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决定将新政协会议的地点,由原定的哈尔滨改为北平。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3月23日上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启程,于25日进入北平。陆续会聚北平的民主人士,加紧了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6月15至19日在北平中南海举行。毛泽东、李济深、沈钧儒等主持会议,周恩来作《新政协筹备组织条例》(草案)报告。毛泽东指出筹备会的任务:“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会议期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坦诚相见,诚邀张澜和李济深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会议一致通过《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选举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设立6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成方案、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等工作。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等各项文件。

经过3个多月的积极准备,迎来了人民政协会议召开和一个崭新共和国的诞生。

人民政协会议召开宣告新中国诞生。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会议。这次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人士互道心中喜悦,沈钧儒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全体代表、包含民盟代表在内,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商量,办理革命建国的伟大事业。”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改名为北京并定为国都;通过了国名、国歌、国徽、国旗等。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中有27名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董必武、陈云、黄炎培、郭沫若为副总理;选出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仅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完备和固定下来,还在基本制度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统一战线实践生动而具体的充分体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年11月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和2021年6月发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表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充分说明我们走对了、找准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继往开来:携手前行 同心筑梦 坚持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制胜法宝,必须继承好运用好发挥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龙江振兴磅礴力量。

“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是我们党立足于历史方位和时代定位作出的重大结论,对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最大限度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统一战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实践动能,是助力龙江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在统一战线百年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让龙江统一战线历史“活”在当下,服务当代,需要强化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历史主动,把顶层设计“立起来”、把现状底数“摸起来”、把特色品牌“树起来”、把红色基因“育起来”,从政治站位、历史方位、时代定位三个维度,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统一战线是不同力量组成的政治联盟,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中,党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统一战线成员自觉作出的历史选择。确保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发挥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团结引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在致力于共同的事业中,有效彰显统一战线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转化为广大统战成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增进统战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把牢历史方位,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内外形势、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是变化大,越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一致性是指政治上主要是政治基础、政治路径、政治目标等方面的一致;多样性是指统一战线各成员的经济社会政治属性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利益诉求上有差异。正确处理统战工作中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求同存异,增进一致性、包容多样性。增进一致性,就是要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最根本是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有效提升统一战线的贡献和价值。包容多样性,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对涉及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异”,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对无关大是大非问题的不同见解主张多体谅包容,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多鼓励支持引导,最大限度地化异为同。根本是要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扩大包容多样性的半径,画出共同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汇聚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找准时代定位,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省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许勤书记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以及“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各领域统战工作等问题,明确了龙江统一战线工作的时代定位。黑龙江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各领域统战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统一战线法宝作用进一步发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祖国统一等取得瞩目成就。着力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广泛凝聚统战成员思想政治共识,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聚焦服务中心大局,整合统一战线优势资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建立“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民营企业联系制度,开展“百企帮百村联万户”精准扶贫和“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有力有效。

新征程承载新梦想,新使命召唤新担当。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5年发展宏伟蓝图,推进“八个振兴”、建设“六个龙江”“九个坚定不移”,为龙江统一战线履职担当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阔步新征程指明方向,必将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汇聚起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者:史苏,统一战线学博士

编辑:位林惠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