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要闻

端牢"中国饭碗"之"总书记回信了!"丨“每读一遍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访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淙祥

2022年08月09日 09:2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徐淙祥(中)祖孙三代与合作社成员在读总书记的回信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徐淙祥(中)祖孙三代与合作社成员在读总书记的回信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的话: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既维系国家战略,又事关百姓生活。带着对这一“国之大者”的关切,我们从4月初起,在人民政协报新闻眼版面推出“端牢‘中国饭碗’”系列报道,通过耕地篇、农人篇、种子篇、储备篇等15组报道,找寻“粮稳天下安”的脉络。

午收时节,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回信中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也在各界引发了热烈反响。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人民政协报报道组赶往“百亿江淮粮仓”阜阳,实地采访了徐淙祥和他的家人,走访了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新世纪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企业。在田间地头,听徐淙祥祖孙三代、现代农业企业负责人给我们讲述科学种田、种植、养殖的故事,讲述他们对未来农业的设想。今昔对比,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满怀对党、对好时代、好政策的感恩,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待。而这,不正是“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底气所在吗?因此,我们就以他们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文章”作为端牢“中国饭碗”系列报道的收官之作。

民熙物阜,粮安太和。

记者:徐老自高中毕业后就返乡务农,在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规模化生产经营等不同的时期,您都是劳动模范和带头人。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经历过的不同时期粮食生产和群众生活情况。

徐淙祥: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红薯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那时候小麦产量相当低,只有三四百斤,老百姓一般吃不上细粮。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那时候,小麦亩产不超过300公斤,我们这儿的产量就更低了。到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麦亩产提高到400公斤。

到1994年第二次土地承包。那时候产量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供应也丰富了。更大的飞跃是在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县是在2015、2016年间成了小麦亩产千斤县。今年取得了历史性的丰产丰收,一般增产100~200斤,小农户的小块地也实现了亩产700公斤。我觉得随着政策不断完善落实,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科技和机械强农的优势显现,未来产量还会越来越稳定。

记者:刚才进门时看到院子里的农机,想起上次麦收时见到您的合作社机械化收割的壮观场面,感受到科学种田的效力。您在规模化经营中是如何开展科学种田的?

徐淙祥:整个淮北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最适宜农业机械化种植。我们合作社这几年收成非常好,不只是我这块儿亩产超过800公斤,其他乡还有达到900公斤的。每年都有发展,发展最快的还是去年秋种以来,各级领导班子把农业生产放在突出位置,真抓实干,农业农村局有规划、有计划、有政策、有行动,每个夏秋怎么把粮食产量提高,都定有计划,特别是对种粮大户非常关心,经常到田里去现场解决问题。细心种、精心管,特别是大面积作物,如小麦、大豆、玉米,实行统防统治,节约成本,提高药效,防治效果比较到位,丰产丰收水到渠成。现在来看,今年秋季又是一派丰收景象。

记者:您2010年牵头成立了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与农户是怎样的一个联系机制呢?

徐淙祥:目前,我的合作社拥有耕地1230亩,入股社员403户共816人,固定资产600余万元。这些年做得最多的就是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力量,带动广大小农户,实现农业机械耕作。

现在合作社主要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前几天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会议,专门成立了小麦、大豆产业融合体,把大户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全部采用良种,进一步引领带动小户种好粮,做产业农业。按照县里的规划,争取在省内起个领头羊作用。

记者: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10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您的初衷是什么?

徐淙祥:我写这封信主要有几方面的考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在北京开会时,几个村干部和种粮大户聚在一起商量,说阜阳市这几年用全国0.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的粮食,粮食产量比全国平均高出一倍,号称是中国的“百亿江淮粮仓”。那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向总书记汇报一下种粮经验,让国家再出台更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还有一个就是去年政府换届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强一增”的支持政策,加上老天帮忙,今年小麦获得空前丰收,而我们太和县强农政策更高一级,种粮大户觉得丰收了,想向总书记报报喜。

记者:习惯上以前大家觉得农民很辛苦,收入也不高,但您的现代农业让我们觉得种粮是一个让人羡慕尊敬的职业。总书记的回信一定会使种粮人在全社会更受尊崇。您在这方面起了一个特别好的引领作用。

徐淙祥:总书记的回信,我每读一遍心里都是热乎乎的。“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这都饱含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领袖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涵盖了许多方面,对我们的事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农业发展政策、粮食生产方面,提示我们要立足科技发展,用科技力量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立足大户力量,带动小农发展。有计划、有措施、有规划、有行动、有政策,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记者:谢谢徐老接受我们的采访。与您的交流中我们感到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发展生产,使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期待下次再来看您这里的新变化。

徐淙祥:虽然今年夏粮取得丰收,但粮食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些种粮户还没有真正实现规模化种粮,现在安徽省正提倡土地“小块并大块”,实行土地托管代管,在如何发挥种粮大户优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方面农业农村相关部门也有新规划。随着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政策的结合,粮食生产还会迈出更坚实的步伐。(本报采访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