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委员读书>荐读

从秦历史文化中汲取民族复兴伟力

2022年08月22日 16:20 | 作者:欧阳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208221616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多次就深入开展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齐,结束了春秋以来数百年诸侯称霸、列国纷争的社会动荡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政权——秦王朝。这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的基础版图,让各民族从此产生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维护国家统一成为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国人的共识,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延续2000多年的大一统国家。

然而,这个扫灭六国如卷席的强大王朝,并没有按照秦始皇万世一系的理想设计延续下去,而是在他实现统一仅15年、去世3年后,就土崩瓦解了。所以,一方面,秦朝的速亡和“暴政”,成为千百年来历代君臣讨论治国理政必然热议的反面教材。另一方面,由其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又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在修修补补中成为维护中国2000年帝制的法宝。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历史的悖论,也成为人们长久关注和不断探究的话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非秦”惯性思维的限制,这一谜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破解。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全面检视和客观评价。

基于此,甘肃省政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秦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贡献研究》,此研究得到全国社科规划办特别项目资助。我们邀请省内外学有专长的相关专家学者全面参与进来,历时3年,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观点的重要成果。此研究的主要成果——《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近期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把史料整理和考古成果尽量结合起来,力求将话题严肃的历史史实通过考古文物解读和文化叙事的方式,秉持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秦文化进行全景式还原和解构,力争将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是突出客观性,注重研究方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必须“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因受文献记载简略所限,本书既不同于单纯历史研究,也不同于简单的一般的文物考证。本书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超越了传统文本书写的片面与偏见,更完整地揭示、复原了秦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图景。比如,从文献上考据文化发展脉络,又充分利用秦文化遗址考古成果,先后加了注释条目500多条,引用各类文献360多种,各种文物、遗址照片59张,有些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全书通过大量的最新考古成果来实证秦人、秦国、秦王朝的治国方略、器用风格、社会伦理、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还原和解构了秦文化的多元来源、转型发展和强势崛起的演进轨迹。

二是突出历史性,注重文化脉络的历史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本书以史实为经,以事实为纬,紧扣关键历史人物、关键历史节点的文化演进,深刻揭示了秦文化孕育、发展、形成的历史轨迹。比如,分析秦文化的先进性,既从嬴秦族群可考证的500多年历史变迁中观察论证,又从秦人西迁、崛起、建国、东出、统一六国的重大事变中研究分析,让读者轻松触摸和感悟到秦人统一六国的精神密码和文化脉搏。

三是突出地域性,重点研究秦人在甘肃兴起的历史。甘肃是周人、秦人的发祥地,在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本书既贯通整个秦人历史文化,又重点挖掘秦人发端于甘肃、早期秦文化形成于甘肃、甘肃是秦人和秦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史实,论证了甘肃在秦人发展历史、秦文化孕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比如,更多地运用甘谷毛家坪、天水董家坪、清水李崖遗址和嘉陵江上游西汉水流域大堡子山、圆顶山、西山坪、鸾亭山、六八图、四角坪遗址等在甘肃发现的历史遗存和出土文物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综合考虑了甘肃当时的气候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来揭示甘肃在秦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贡献。

四是突出文化性,注重挖掘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本书研究的重点是论证秦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贡献,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为此,我们既对秦文化演进路径作历史剖析,又对秦文化的形态、品格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概括,试图分析文化在历史演进中的作用,力求还原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源头活水。比如,通过对秦人文化历史渊源和综合因素研究分析,我们分析了秦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生死观,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先民多彩的生产生活画卷,揭示了秦人崛起的文化原因,廓清了一些历史迷雾,将一些尘封的历史、优秀的文化揭示、展示出来。

五是突出系统性,注重多纬度论证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本书从自然、社会、政治、历史等多角度辩证观察,诠释了秦人禀性、秦族性格、秦国国风及其文化特质。比如,通过对秦人、秦国、秦王朝的历史脉络、文化路向和文明演进的梳理,概括出了秦文化所拥有的务实创新的价值追求、开放包容的进取精神、尚武坚毅的民族性格、令行禁止的法治观念、上下一心的团队意识、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等优秀特质,让厚重的秦历史文化易感知、更有趣,离大众认知更近,以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滋养。

六是突出时代性,注重以古鉴今、以史为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本书将秦历史文化置于商周时期来考察,论述秦王朝的确立不仅是打碎旧世界,还是创造新世界的国家再造。秦文化,不仅是让秦人得以崛起的根和源,而且随着大一统秦王朝的建立,成为占有主导地位的全国性文化;不仅影响中华文明两千余年,而且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已经积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比如,从文化创新角度,揭示了秦王朝实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量同衡,全面创新和发展了大一统文化,使之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注入了优秀的文化基因。

七是突出通俗性,让大家都能看得懂、易理解。“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早期文明阶段,通过考古发掘找到更多信息,可以让遗迹遗物说话;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通过考古发掘来证经补史,可以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本书表述中,我们力求平实简明、严谨精炼、图文并茂、论从史出、夹叙夹议,来分析秦文化对大一统国家的构建,尤其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的奠基性作用。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探索秦早期文明的起源和一些历史迷雾的廓清有所帮助。(作者系甘肃省政协主席)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22日   第 09 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历史 秦文 秦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