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一缕烟火背后的生命故事

——濮阳市“爱心厨房”温暖脑瘫家庭

2022年09月06日 14:54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西红柿多少钱?便宜点吧?”“土豆多少钱?便宜点吧?”

每天一大早,濮阳的农贸菜市场都会迎来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红马甲,拿着大袋子,在摊位前挑挑拣拣。他们是菜市场的熟客,商户们都称他们“好满意”,既要满意的菜品,又要满意的价格。

采购完成后,这群人又匆匆赶到春蕾康复中心,着手准备孩子们今天的午餐。这里,是河南省濮阳市爱无限助残中心为脑瘫康复患者提供爱心午餐的“爱心厨房”。

濮阳市爱无限助残中心成立于2016年,由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组成,是经市民政局批准注册、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管理、以残障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益组织,现注册志愿者有200余人。

中心负责人郝浩东介绍,几年来,中心先后组织、参与各类助残志愿服务活动300余项,筹集爱心款物340余万元,受益人数超4300人,服务总时长为109043.5个小时。该中心先后成立了7支县区分队,并设立3个志愿服务站、5个残疾人就业点、1个爱心厨房、1个脑瘫儿童康复基地、1个助学中心。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瘫患者近500万人,且逐年增长。脑瘫孩子的家长往往要放弃工作,全职照料孩子,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大多数脑瘫孩子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一人脑瘫,全家遭难,四面求医,八方欠钱”,这是不少家庭的真实写照。

2008年,张清军的妻子诞下一对双胞胎女儿,还没有来得及感受初为人父的喜悦,他就接到了两张病危通知书:双胞胎女儿因早产和生产过程中缺氧引发脑瘫。是抢救还是放手?艰难的抉择摆在了这位年轻父亲的面前。

最终,他勇敢签字,夫妇二人拿出了全部积蓄,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后续昂贵的各类费用接踵而来。3个月后,两个孩子转到了普通病房,然而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艰辛漫长求医路的开始……为了给孩子治病,张清军夫妇几乎跑遍了全国大小医院;为了给孩子做康复治疗,他们卖了车,卖了房,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公司也转让了出去,最终还是欠下了不少债务,唯剩“两个孩子终有站起来的那一天”的信念支撑着他们。

目前,二姑娘可以简单地坐坐,大姑娘还是整日躺着。“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点希望,即便再苦再难我也会坚持。”两鬓斑白的张清军说。

张清军的故事是不少家长的写照。为了帮助这些家庭,2020年,濮阳市爱无限助残中心启动了“爱心厨房”公益项目,为因脑瘫康复训练的家庭每天提供一顿免费的爱心午餐。

从选址、办手续、购设备、改水电、通燃气、找厨师,爱心厨房的启动历时9个月。按照一菜一主食的标准,爱心厨房平均每天为30至40个脑瘫孩子及家长免费提供爱心午餐,所有食材均由志愿者统一采购,并聘请专职厨师在确保营养的同时兼顾每个家庭饮食习惯的差异,让孩子和家长们既能吃得放心,也能吃得开心。

不足30平方米的厨房,仿佛是脑瘫孩子的“避风港”,每天都有忙碌的身影,传递着爱的力量。一位带着孙子来濮阳做康复的女士激动地说:“谢谢你们的帮助,这碗爱心餐鼓舞我坚持下去……”

爱心厨房项目的实施,减轻了脑瘫康复家庭的经济压力,坚定了康复的信念。郝浩东介绍,“爱心厨房”迄今已提供爱心午餐2.13万余份。“厨房里的每一缕烟火的背后,都是一个关于健康生命与奉献的故事。虽然一路艰辛、经费紧促,但看到他们吃着可口的饭菜,在困难面前展露笑容,我们就感到欣慰,有了信心。”

脑瘫儿因常年康复训练难以上学,该中心又发起了“‘书’你有爱”助力脑瘫儿童阅读的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回收闲置的二手书籍,通过交换、捐赠的方式为脑瘫孩子送书上门,既挖掘出了二手书籍最大的使用价值,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脑瘫儿童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需求。

“扶残助残,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以脑瘫孩子为中心,一切为了脑瘫孩子及其家长服务,用爱为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郝浩东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脑瘫 孩子 爱心厨房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