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资讯

实施“文化+”战略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北京朝阳区全力推进“五城”建设 打造首都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

2022年09月08日 09:3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 贾宁)9月7日,记者从2022北京CBD国际商务季“宜居朝阳”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朝阳区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城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三区”叠加优势,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特别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突出“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主攻方向,以实施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1+6+8”规划体系为统领,按照“一核一带五城三地两提高”的总体框架布局,以“求突破、树标杆、做示范”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大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全力建设文化强区,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朝阳区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在传统三级设施网络基础上,创新性地增设地区级文化中心,立足于区级设施整合引领、地区级设施辐射带动、街乡级设施满足需求、社区(村)级设施就近便利地功能定位,构建起覆盖全域的“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目前,朝阳区现有区级文化设施5个,地区级文化中心6个,街乡级文化中心43个,社区(村)级文化活动室538个,街乡文化中心和社区(村)文化室设置率达到100%,“15分钟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大力推进特色文化空间建设,在全区建成40家城市书屋、57家社区流动美术馆、非遗传习所等文化空间。博物馆数量达66家,平均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覆盖率提前达到北京“十四五”时期提出的“每10万人拥有1.2家博物馆”的目标。品牌实体书店达到80多家,各类书店324家,占全市的15.4%,数量居全市首位。繁荣文艺创作,推出原创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白鹭归来》等一批反映朝阳区人情风貌、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加大品牌培育,出台百个基层文化品牌“1+10”政策文件,即《关于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品牌创建工程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的10类品牌《认定及奖励扶持办法》,认定110个基层文化推荐品牌。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今年以来,朝阳区开展了“森林演出季”“首都市民音乐厅”“我们的节日”等各类文化活动1900余场,线上线下受益人群约3360余万人次,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近年来,朝阳区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大力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出台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30条”,实施“园区品质提升行动”和“百亿级企业培育行动”,加速培育文化科技新业态,积极引育文化品牌旗舰企业,打造了一批文化事业产业融合、文化科技、文化消费等特色品牌园区,示范引领园区全面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区文化企业达到10万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495家,约占全市的43.4%,注册数和规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上市挂牌文化企业75家,数字文娱独角兽6家,分别占全市的34.4%和54.5%,在区域内聚集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蓝色光标、阿里文娱、央视频、万达文化、索尼音乐、正东音乐等一批文化龙头企业。798、751、郎园、莱锦等32家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园区,占全市33%,居全市首位。798-751艺术街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欢乐谷、大悦城等4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占全市36%,居全市之首。2021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收入2873.3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市的16.4%。2022年1-6月,实现收入1331亿元。以“互联网+文化”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1-6月实现收入549.7亿元,同比增长26.8%,成为引领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2022年6月,朝阳区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共10个城市(区)获此荣誉,朝阳区是北京唯一入选的地区。

推进“五城”建设 赋能朝阳文化繁荣发展

近年来,朝阳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发展摆在突出战略位置,充分发挥区域时尚文化资源聚集、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创新活跃、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消费繁荣的优势,坚持高位调度、系统推进,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并实施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1+6+8”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推进博物馆之城、阅读之城、艺术之城、双奥之城、时尚之城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五城”品牌,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在激活区域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朝阳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和内生动力。

2025年建成“百馆” 平均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打造“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朝阳模式”

据悉,朝阳区依托全区丰富的文博资源和良好的博物馆体系建设实践经验,不断加强政策和服务创新,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积极探索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朝阳模式”。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朝阳区深入实施文博“百馆工程”和博物馆“云端工程”,出台《朝阳区关于大力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和《朝阳区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设立非国有博物馆扶持资金,2011年-2021年,十年间累计扶持金额达到2000万元。建成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萧太后河展览馆等一批文博项目,力争到2025年,完成全区100家博物馆的建设和改造提升。“我们还将博物馆建设和旅游紧密结合,推出了‘双奥’体育之旅、高雅艺术之旅、民族魅力之旅、科技奥秘之旅等具有朝阳特色的博物馆主题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了‘朝阳礼物’博物馆文创赛道,发布了首期《朝阳区博物馆之城白皮书》以及2022年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首批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了奥运国际文博区、三里屯艺术文博区、高碑店民俗文博区、崔各庄行业文博区四大特色文博区,博物馆集聚优势显著,区域联动发展态势逐步形成。”朝阳区文旅局负责人向记者讲到。

据了解,目前朝阳区博物馆数量达66家,平均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覆盖率提前达到北京“十四五”时期提出的“每10万人拥有1.2家博物馆”的目标。其中,注册博物馆35家,占北京地区备案且正常开放博物馆的24.8% ,国家级博物馆数量8家,居全市首位。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数量占比达到83.3%。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擦亮“六大朝阳”艺术品牌

全力打造包容开放、荟萃多元的“艺术之城”

据悉,近年来,朝阳区不断完善扶持机制,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大力推进艺术之城建设,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体现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文化艺术精品。据朝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朝阳区大力扶持《青春的信仰》等文艺作品创作,策划推出‘百年百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文艺作品展播活动,点击参与总量超2862.8万次。围绕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我们成功举办了‘助力冬奥·艺韵朝阳’民间文艺作品展、《一起向未来》广场舞培训和集体展演等系列文艺展演活动。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出《坝河如歌》《好运坝河》等原创歌曲,创作了原创话剧《白鹭归来》《马沙雷的春天》等一批反映我区人情风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都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据朝阳区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朝阳区聚焦六大艺术领域,全力打造形成“翰墨朝阳”“旋舞朝阳”“乐动朝阳”“欢乐朝阳”“艺韵朝阳”“朝阳艺像”等六大文艺品牌,组织开展了“朝阳森林演出季”“国际文化旅游节”“首都市民音乐厅”“潮流音乐节”“朝阳美育创新周”等一批文艺品牌活动,培育形成798、751、觿堂艺术区等一批艺术氛围浓郁的特色文化园区,将文艺服务覆盖到朝阳区各社区、村,惠及市民3000万余人次,市民文化艺术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据悉,为深入推进艺术之城建设,落实“大戏看北京”建设要求,朝阳区正在推进原创主题音乐剧《三里屯42号》《红色电波》等作品创排,围绕通惠河、坝河(亮马河)、萧太后河、温榆河等朝阳水系开展音乐创作活动,策划组织开展“同心向党 旋舞朝阳”群众街舞活动,通过开展时尚、年轻化的文艺活动,展示新时代朝阳新风貌新气象。下一步,朝阳区将进一步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健全完善文艺服务设施,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力争到2025年,艺术公共设施实现全域覆盖,在全区打造形成50个特色艺术空间,建成4500支群众文艺团队,让艺术更深融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

打造“15分钟阅读生活圈” 建设“书香朝阳 阅读之城”

阅读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时尚

近年来,朝阳区以打造“悦读阅朝阳”品牌为重要抓手,从构建阅读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政策支持、组织开展特色主题阅读活动、培育引进品牌书店发展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全力打造“15分钟阅读生活圈”,全力建设“书香朝阳·阅读之城”,使阅读日益成为朝阳市民生活新时尚。“目前,朝阳区拥有三联韬奋、中信书店、建投书局、PAGEONE、钟书阁等80多家品牌特色书店,各类书店共计达324家,占全市的15.4%,数量居全市首位,成为时尚阅读空间的重要聚集地。”朝阳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据介绍,朝阳区积极创新阅读服务模式,结合阅读新需求,积极探索“馆社”“馆店”“馆校”“馆医”合作模式,建设“店中馆”特藏城市书屋,积极构建“阅读之城”数字平台,推出《悦读阅朝阳》全媒体节目,与专业化阅读平台进行资源对接,打造形成一批精品化的数字图书馆、有声图书等智能化服务设施,推出一批线上体验感强的数字化项目。大力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出台实施《朝阳区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书店分市级配套奖励、新开办实体书店补贴、持续运营奖励、融合发展奖励等方面进行扶持,培育了一批高品质的品牌实体书店。实施阅读推广人才“百千万”计划,探索对阅读推广人的分级分类管理,推荐评选100名阅读推广大使、1000名阅读推广人和10000名阅读达人,构建朝阳阅读人才体系。加强文化惠民,深入开展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活动,让市民群众就近就可以参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服务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活动。朝阳区图书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朝阳辖区内汇聚市、区、街乡、社区(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600多座,其中203座可实现通借通还,建成城市书屋40余家,自助图书馆150多个,基本阅读服务提供得到有效保障,区域阅读服务能力及服务效能位列北京市各区前列,形成了‘阅读之城’核心阵地。”朝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朝阳已形成‘书香朝阳’全民阅读新风尚,‘悦读阅朝阳’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市民文明素质和区域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讲好朝阳奥运故事

全力建设“双奥之城”重要承载区

朝阳区作为“双奥之城”主承载区,两届奥运会为朝阳区留下了顶级的奥运场馆资源和深厚的奥运文化资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的要求,朝阳区率先出台“双奥朝阳”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制定奥运文化传承推广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实施双奥文化传承推广“一十百千万”品牌工程,规划打造一批“双奥”特色园区、街区和社区,集中建设一批具有奥运元素的文化广场和公共文化空间,策划开展一批奥运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选树一批“双奥人物”和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员,持续传承推广奥运文化。据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奥运场馆都相继对外开放,推出系列奥运冰雪、水上、体育休闲娱乐项目,为“双奥朝阳”注入新动力。此外,朝阳区还推出了骑享“潮”路线、骑享“范儿”路线、骑享“美”路线、骑享“嗨”路线、骑享“乐”路线等5条朝阳区精品骑游路线,每条路线包含6到18个点位,全部为朝阳区经典网红或新晋网红打卡地。其中,既有“冰丝带”“水立方”“鸟巢”等双奥场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京民俗博物馆、潘家园旧货市场等文博场所,也包含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北京欢乐谷等景区,三里屯、蓝色港湾、望京小街等商业街区,总计涵盖了56个网红地标,全力打造“双奥”旅游“金名片”。在第十四个全民健身日期间,朝阳区正式发布了奥林匹克中心区综合提升行动计划,将突出“国际交往联络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国家体育休闲中心、全球多边外交会客厅”的核心功能,全力打造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中国品牌示范区。据了解,朝阳区积极加强与张家口市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了“奥运之城 活力京张”主题线路、“欢乐天路 自驾京张”主题线路、“绿色生态 乐享京张”主题线路3条主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推进赛后奥运文化遗产利用,积极引入高水平赛事,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带动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持续讲好朝阳奥运故事。

以时尚赋能高质量发展 促进时尚文化消费

全力建设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时尚之城”

近年来,朝阳区依托文化大区、消费大区,国际资源汇集,时尚活力迸发等优势,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大力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前沿品牌展会、知名时尚秀展等高端活动,积极培育多元时尚消费场景,全力打造时尚文化新高地、时尚消费新阵地、时尚产业新基地、时尚生活新领地,全面建设具有首都特质、国际风范、文化活力的时尚之城,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时尚潮流。据朝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以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办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时尚经济、“四首经济”等,积极培育数字文旅、沉浸式体验、云端旅游、云演艺等时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认定了一批文旅消费特色街区和朝阳特色文旅IP,大力发展时尚经济。深化与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院等驻区高校合作,组织举办朝阳时尚峰会,发布《北京时尚产业发展蓝皮书》,全力打造和争取落地一批国家级品牌项目和政产学研协同发展项目,798-751艺术街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欢乐谷、大悦城等4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占全市36%,居全市之首。据了解,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一开通就成为北京时尚“网红打卡地”。此外,朝阳区大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时尚文化消费日益活跃,通过首店经济、商圈转型、夜经济等举措,在丰富消费业态的同时,也让消费市场更具国际范儿。朝阳区汇聚了CBD国际消费商圈、三里屯时尚商圈等有世界知名度的地标性商圈,商圈数量约占全市50%,商圈活力在全市领先。90%以上的国际品牌都把朝阳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之一,国际一线品牌的中国区首家概念店、体验中心大多坐落在此。记者了解到,2021年,朝阳累计入驻首店483家,占全市近54%。2022年上半年,共引入首店200家,占全市51%,位居全市首位,“潮牌”和“网红店”等时尚轻奢消费繁荣活跃。


朝阳区用文化科技“扮靓”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活起来”“火起来”


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历史悠久,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同时,这条古老的运河也是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廊道”,地位极其重要。北京市朝阳区是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通惠河、亮马河、坝河、萧太后河等多条大运河的支流水系都穿区而过。“近年来,朝阳区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朝阳段)的保护传承利用,制定出台了《朝阳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坚持通惠河、萧太后河、温榆河、坝河(亮马河)四条河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落脚点,下大力气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注重融入时尚元素,运用现代科技多维度宣传展示,使运河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弘扬开来,不仅‘活起来’而且‘火起来’。”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积极加大大运河朝阳段重点文物保护,深入盘活文物资源,神木厂历史景观保护工程神木廊房、《神木谣》碑及御碑亭顺利竣工,神木博物馆工程有序推进。神木廊、御碑亭与筹建中的神木博物馆将形成整体神木历史景观,成为保护、传承、展示神木文化的殿堂和窗口,成为观赏和沉浸式体验一体化的共享空间。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文化遗产永通桥,保护修缮工程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将重现“京通石道”“长桥映月”的历史风貌。加大通惠河整体保护传承,通过以点串线的方式,将永通桥、平津闸、高碑店湖、神木博物馆、庆丰闸、郎园等传统与创意文化串联起来,实现协调联动发展,全力打造北京东部地区通惠运河文化“网红打卡地”。据介绍,朝阳区不断加大文化内涵挖掘、数字创新展示工作力度,在永通桥保护修缮的同时,同步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已完成数字化采集、修缮前的模型制作、五次修缮影像记录并制作完成4部展示小视频,设计制作了趣味修古桥H5页面,数字化呈现通惠舟楫壮帝都的景象,通过数字手段创新展现朝阳区大运河文化魅力。

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区正在积极加大大运河品牌项目打造力度,推动实现亮马河‘亮化’和旅游通航,运河文化的古韵和时尚潮流韵味通过科技手段完美结合,夜晚灯光璀璨,扮靓美丽京城的夜色。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一经通航,便晋升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同时,朝阳区依托亮马河两岸时尚、文旅、商务资源,全力打造国际咖啡节等系列特色文娱消费活动,为市民开辟高品质公共空间,打造国际化的亮丽会客厅。”

记者了解到,目前,朝阳区正在积极实施通惠河高碑店段的亮化工程,通过科技、时尚创意等元素 “点靓”悠悠通惠古运河,策划组织 “高碑店大运河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组建百姓赛艇队,打造特色体育品牌,推动运河文化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塑造具有运河情景的城市河岸夜间形象,努力将通惠河高碑店段建成历史风韵与时代风貌相辉映,创意活力与生态魅力相融合的人文运河、绿色运河、国际运河,全力打造北京东部地区城市夜游热门打卡地。同时,朝阳区大力加大滨水景观提升,积极推进坝河滨水空间建设一期工程,治理东苇路至机场二高速段河道,绿化、铺装河道沿线,同步实施拆移及小品设施建设,与坝河滨水空间示范段连点成线,打造水秀景美的宜居滨水空间。推进温榆河生态精品廊道建设,加大文化艺术元素植入,打造滨水文化景观带。

下一步,朝阳区将继续聚焦“三化”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文化+”战略,高标准落实“1+6+8”规划体系,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高质量实施 “五城”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持续擦亮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阅读之城、双奥之城、时尚之城城市品牌,不断增强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功能,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