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良渚丰富了人类对于“文明”的定义

2022年09月08日 10:27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王慧峰)近日,国内首档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开机的消息传来,很多年轻观众闻讯兴奋不已。对于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来说,虽然节目已至第三季,但对于第一季的印象记忆犹新。

“这是实证了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地方,我想不出还有哪里可以替代。”

2021年1月31日晚间,《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一季亮相浙江卫视。节目开播,从故宫博物院退休的单霁翔化身世遗推广人,力主良渚古城率先亮相。

事实上,出于收视率的考虑,良渚古城遗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现在只有个遗址公园,可看性比较低”。节目组内部对此也争论不下,但单霁翔坚持第一集“应该是也只能是良渚”。

一直以来,“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被认为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这个结论在良渚申遗成功之前,却没有真正走向世界。正是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良渚古城不仅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类对于‘文明’的定义。”单霁翔说。

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文明”的补充诠释之一就是水利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良渚水利工程的评语中说,它改写了世界水利史。良渚水利工程修建于距今5000~470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比“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早1000年。

单霁翔介绍,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主要包括6处高坝遗址、4处低坝遗址和1处长堤遗址。良渚水利工程的功能首先是防洪。借助自然山体,通过高坝围成一个水库区域,下雨时起到积水的作用。如果雨量过大,积水漫过高坝,高坝外围的低坝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阻止大水漫淹古城。低坝外还有长堤,能进一步防止水患。“5000年前的先民们既没有精密的勘测仪器,也没有大型的施工设备,却能通过科学选择与设计,创造出如此巧妙的水利工程,古老的智慧可见一斑。”单霁翔感慨道。

“防洪以外,当然还要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单霁翔告诉记者,良渚人的主食是稻米,考古学家在莫角山东坡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估算为1.3万千克,堪称国家粮仓。在稻作农业地区,引水灌溉自然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功能。据考,良渚人开挖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把生活区和稻田区隔开。除了起到蓄水、防洪排水、灌溉作用之外,河水还可以作为日常饮用水。可以说,良渚水利工程不仅设计合理、功能多样,而且还考虑到了民生细节。“良渚人的智慧与幸福可见一斑。”他说。

良渚古城跟欧洲的威尼斯一样,是个水城。古城9个城门中,8个都是水城门,需要借助舟楫通行。因此水利工程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高坝、低坝调节水量,起到运输作用。单霁翔所著《大运河漂来紫禁城》一书,就是从大运河的物质运输和文化交流作用讲起的,其中有专门的章节讲到运河沿岸的水利工程,与大运河水利工程关系密切的沈括就是杭州人(钱塘人)。

根据设定,当时《万里走单骑》每期节目录制最后都有一个守望行动。“良渚的守望行动设定是13分钟。”单霁翔解释说,因为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一般都有陈述环节,陈述要简短、精彩、透彻。各国的代表根据陈述和申报文本表态发言,决定是否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的申报过程,从陈述到表态发言、确认,只用了13分钟。最后,主席拿起象征申遗成功的小锤子轻轻一敲。“这轻轻的一锤,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锤。”每每想到这13分钟,单霁翔都会心潮澎湃,“这是专属良渚古城遗址的13分钟,意义重大。”

节目组后来给嘉宾们附加了一个任务,在遗址公园中寻找路人一起加入守望行动,并且要求这些人的年龄加起来需要满足5000岁。寻人的过程,让单霁翔真切感受到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魅力。疫情并未阻挡人们探寻根源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热情支持,最后200多人加入13分钟守望行动中。

“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算下来大概也是 200代人。我们的历史其实就是这200代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现场,看着人群中的孩童、学生、老人用微笑和行动宣誓,那一张张自豪的脸庞让单霁翔深深动情。他一直记得自己的老师、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他更加坚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些世界遗产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和我们的当代人血脉相承的东西在何处,这些文化内涵让我们不至于忘了根,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找到文化自信。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良渚 单霁翔 古城 遗址 水利工程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