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勇当关键核心技术的“开路先锋”!

2022年09月14日 09:57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9月6日下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

围绕会议提及的几个话题,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委员们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为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我国的科技体制亟待改革”

对于会议指出的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表示“非常兴奋”。在他看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举国优势,无论是建设重大基础设施还是培养急需的人才,无论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还是精准脱贫,都能够实现想到即做到。目前看来,在军事科技、民用航天、高速铁路、电力等重要领域,我们也都能够实现科研与产业的有效结合。

“在新的高科技领域,我们更需要形成系统化布局和举国体制。现在的情况是: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都离不开超大规模、高性能的集成电路,做不到自主可控,这些新兴产业就有可能被‘卡脖子’;在农业种子领域,优质种子我们同样不能受制于人;在医药领域的精准靶向药、基因药物的研究方面,我们还存在本领恐慌的情况;在高端新材料领域,我们依然只是原料提供方,尚未掌握核心技术,新能源革命对新材料的需求旺盛,但高纯度石英当前仍依赖进口,锂、钴、镍等新电池原料和特殊合金材料也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科学和产业中的测试仪器和试剂同样受制于人。”当此背景下,李朋德表示,我国建立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是基本完备的,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五大科技计划”的国家支持体系。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联动性不足,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投入科研开发的热情不高,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没有充分融合,这使得我国大部分行业的科技缺少统筹的手段,自主选题没办法实现,导致诸多科研成果难以集成起来解决行业和产业的问题。

“科技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基础推动力,为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我国的科技体制亟待改革。产业部门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但企业因惧怕风险而不愿意在创新上投入,院校科研单位科研成果距离产业需求又存在差距,缺少孵化和集成创新的机制。加之社会化创新基金较少,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缺少活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让跟不上产业发展。”为此,李朋德提出4条建议:一是加快对科技、发改、工业、信息、教育等涉及科技创新的职能部门的改革;二是加快对科学院和各行业战略科技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建立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新体系;三是要建立吸引全球科技人才贡献智慧创新创业的新机制;四是出台新型科技金融体制机制,为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保障。

“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有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

在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看来,会议为下一步工作尤其是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加坚定了大家的战略自信,增强了信心斗志。

“当前,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出台多项政策抢先布局科技前沿,优化科技竞争策略,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要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发展的潜在瓶颈,就需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能力。”在张震宇看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有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培育面向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大力培养使用一批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大批优秀工程师,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加快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张震宇表示,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科技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紧盯机遇、紧抓问题,加快步伐补短板、强弱项,谋划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勇当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努力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的突破。

“用原创性根本性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安全”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体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意志,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也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在多个领域突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一些龙头企业还跻身全球行业的第一阵营,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企业的创新发展放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用原创性根本性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安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詹纯新提出3条建议。

一是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心怀国之大者,国之所需即是企业之使命。要强化党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统一领导,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瞄准事关国家产业、经济和安全的重大技术装备及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明确企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尤其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物联互联、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研发攻关项目,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二是要多方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不断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借助政府、市场、社会力量,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在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链条上,实现科学统筹、合理分工、协同发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际科技合作的辩证统一。

三是要把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转化成持续的战略主动。对企业而言,技术是根、产品是本。要在机、电、液关键技术和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强化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持续引领行业的智能化、无人化、新能源化发展。同时,要通过持续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人的创新活力、创造动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3日   第 06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科技 创新 关键 核心技术 发展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