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春风化雨 向美而行

全国政协“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专题调研综述

2022年09月23日 08:24  |  作者:吕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提到了美育课程建设的差距问题。“一些学校存在重美育实践活动、轻课程建设现象,普通高中、高校艺术类课程大部分没有作为必修课,虽然开设了教育课程,但效果不明显。”

其实,学校美育工作在师资、课程等方面的欠缺并非个例。不少学校反映,美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难度大,考核评价落实难度大,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实施乏力,艺术学科纳入中考范畴推进力度也不够大。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认为,应全面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编制管理办法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定期招录、补充美育教师,做到应配尽配。加强美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让专职教师“回流”专任岗位,让兼职教师参加适岗培训“回炉”淬火。同时,在师范类院校试点培养全科教师,提升全体教师人文素养适应美育教育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刘广建议,完善美育课程设置,明确美育课程核心及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的目标,围绕课程目标,精选且统一教学素材,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按级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学习课时,实现主线贯穿、分级衔接、循序渐进。

委员们还提出,各级政府要主动担责,多方筹措资金,提高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改善艺术教学器材和课外活动场地条件,实现保障条件的升级换代。

 要做全景 而非“盆景”

谈起学校的美育教育,常德市第七中学高2006班学生陶锡靖打开了话匣子。

“在学校学习期间,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学校通过校园环境、课程教学及校园活动等各种途径让我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这让我感觉美育不仅是在音乐、美术课堂中存在,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中,老师都在引导我们发现美、体验美。学校的语文阅读课让我感受到文学的美,在物理、数学、化学课堂中感受到的则是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守恒美……”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是吹拉弹唱的技能教育还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要内容锻炼感受力的教育?是应该搞花花草草、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还是要大力开展艺术活动,让学生参与艺术欣赏、艺术创造活动和艺术批评,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围绕这一话题,委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认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学校美育工作直接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美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美育误区。比如,有的地方和学校把美育简单等同于艺术技能培训,难以充分展现美育价值;一些学校惯用抽象思维教导孩子,让学生更多关注艺术作品传达的意义,而忽略了调动学生感官,直接感受声音、色彩、形状、形式等美感。

“需要认识到,将美育纳入中招考试,是一种以政策倒逼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音乐、美术教育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逐步改变美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边缘化窘境。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以知识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避免功利化、分数化的追求。”刘林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来,美育并非艺术课程专属,而应贯穿各个学科。学校需要在教研环节突出美育元素,挖掘艺术课程之外的美育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蕴含在各个学科中的客观规律之美、人文关怀之美、创造发明之美、探求真理之美。同时,在校园文化营造方面,突出美的引领,营造校园美的环境,让学生从校园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中感受美的存在和影响,进而生发美的心灵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委员们认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要站在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素养的高度来认识,放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教育引导广大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美育的目标和重要意义,摒弃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群体、重比赛轻普及等教育功利化倾向。真正把美育思想融进办学理念,把美育寓于所有课程之中,加强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大美育”工作格局。

编辑:张佳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