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无声世界里谱写爱的赞歌

——“全国道德模范”何巧与161名听障人士的故事

2022年09月27日 09:38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何巧在自学手语 受访者供图

何巧在自学手语 受访者供图

她是“全国道德模范”,也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是听障群众的知心“巧姐”。在平凡的岗位上,重庆市公安局磁器口派出所民警何巧为听障居民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用手语谱写了一曲无声世界里爱的赞歌。

做听障群众的贴心人

初秋的嘉陵江畔,暮霭沉沉,烟雨迷蒙。歌乐山脚下,巍峨壮阔的红岩魂广场庄严凝重,烈士群雕巍然耸立。背靠歌乐山的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建村社区内,听障居民活动室响起庄严的国歌声,近20位听障人士用整齐划一的手语动作,跟随旋律深情“歌唱”。

这一幕虽无声,却和谐且动人。领唱的人名叫何巧,是俗话中的社区“片儿警”,也是把社区中的听障居民与社会大众连接起来的“桥梁”。带领聋哑人朋友“歌唱”国歌喜迎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正是何巧的主意。

磁建村社区是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161名聋人职工的集中安置地,其中60岁以上的近100人。“他们有交流、学习和娱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专门的活动室非常必要。”2019年,在何巧的努力下,活动室正式投入使用。

“活动室内所有摆放都是我们按照听障朋友的需求特点精心布置的。”室内不仅设有“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专门为听障人士精心设置的功能区,还有助听器、手写板、急救药品等听障人士专用物品。

活动结束,小男孩小宇将一张便笺纸贴到照片墙上,上面写道:“小何姐姐,我们爱你,么么哒”。除了暖心的留言,墙上一张张富有感染力的照片,也“晒”出了听障居民平日里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背后的喜悦之情。

“我一直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唱’国歌。”“谢谢你,今天很开心。”活动结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着何巧“说着”心里话,何巧的手语也打得行云流水,和听障朋友的沟通毫无障碍。

8年如一日扎根社区,自学手语,满腔热情为听障群众解难事、做好事,何巧用这样的方式,走进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打开了一个“无声”世界。

这些年,她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在她看来,这些荣誉是鼓励,也让她想帮助更多的听障朋友。“做听障群众的贴心人,这是一个社区民警所应该做的。”何巧说。

“你们来找我,我一定在”

2014年, 30岁的何巧被调入磁器口派出所。上班第一天,何巧就遇到了处理不了的“麻烦”。

到磁建村社区入户登记常住人口时,一名听力障碍居民因为写不全名字,着急地比画着手势。看不懂手语的何巧一头雾水,只得转身离开。

这次经历让何巧有些自责:“社区里听力障碍居民不少,如果不能与他们有效沟通,迎面打招呼都困难,更别说主动提供服务了。”

还有一次接到听障居民的报警求助,何巧所在的派出所没有人能沟通,只能去高校请专门的老师当“翻译”,可等“翻译”到了,听障居民和正常居民原本只是一场误会的矛盾却升了级。

“聋人朋友听不见我说话,那我就去学习他们的语言,融入他们的世界。”一次次沟通障碍让何巧下定决心自学手语。

看书、上网课、请教专业老师……那段时间,上下班路上,躺在床上休息,甚至在家做饭,何巧手里都在比画着手语,“那时候家里人都笑我‘走火入魔’了。”何巧笑着说。

刚学会几句简单用语,她便主动找听力障碍居民聊天,顺手帮他们做些小事。

听障居民见她学得认真,也都愿意教她几句。从“你好”“上午好”这样的简单问候到慢慢学着长句,眼看着“何同学”手语进步飞速,大家总会竖起大拇指连连为她比“好”,大家笑作一团,跟着鼓掌。

手语和书面语言不同,很多聋哑人会有自创的独特手势来表达特定含义,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何巧掌握了不少社区听障居民自己的“土话”。哪位老人身体不好,哪个小朋友性格内向,哪家有特殊情况,何巧都默默记在心上。

虽然“何同学”进步不小,但实现和听力障碍居民无障碍沟通还有距离,何巧就自费报名了重庆师范大学手语培训班,成为当年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慢慢地,何巧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手语词汇,和听力障碍居民终于跨越了沟通的鸿沟。

当何巧被邀请加入社区聋哑人朋友的微信群那天,她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大家好,你们可以叫我‘巧姐’,你们有啥事或者需要什么帮助,随时发信息给我。”紧接着,她又补充道:“你们需要我,我就来;你们来找我,我就一定在。”

也正是从那时起,她慢慢走进了这些特殊朋友的内心世界。

“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

拿到了沟通“金钥匙”的何巧也变得更加忙碌,“有问题找巧姐”成了这些听力障碍居民最常比画的手语。

一天,听障居民付燕80岁的父亲走失了,老人同样是听障人士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她焦急万分,到处寻找,一路上不停比画着向他人求助,可是没有人理解她想表达的意思。无奈之下,付燕想到了何巧,发了信息想要寻求何巧的帮助。“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付燕说。

当时何巧正生病在医院输液,但收到信息后,她二话没说,立刻从病床上爬了起来,赶回社区,打着手电筒逐街逐巷寻找,终于在第二天凌晨3点将老人找到并安全送回家。

“当我把老人送回家,付燕高兴极了,淌着泪水不停比画感谢的动作。”她将何巧高高抱起,在不大的客厅里不停地转着圈。

此处无声胜有声,那一刻,何巧觉得百感交集:“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却让他们如此感动,吃点苦受点累,真不算什么。”

在聋哑学校读六年级的祖源,曾经因为身体残疾一度自暴自弃,想要辍学。何巧一边联系心理咨询师,一边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还主动当起了祖源的家庭老师。“现在孩子开朗多了,学习也有很大进步,每次被老师表扬都跑来告诉我。”何巧笑着说。

年已8旬的听障老人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和他们沟通后,帮助他们联系福利院妥善照顾。逢年过节都会去看看老人,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何巧是老人的女儿。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常态化以来,何巧手绘了防疫知识图解,挨家挨户上门手语宣传疫情防控要求。8月底,磁建村社区暂时封闭,何巧就每天推着配送车逐一为听障居民送货上门,保障了他们的生活物资供应。

在磁建村社区工作的8年时间里,何巧帮助这里的特殊群众排忧解难几百件。

“社区工作琐碎,可能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琐事,却是听障朋友的大事。要想处理好这‘一地鸡毛’,也并不容易。”何巧认真地说:“不管事大事小,只要能调解好、处理好,都特别有成就感。”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会和这么多听障朋友相处,我肯定这辈子也不可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何巧告诉记者,不知不觉间,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体会到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他们让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特别简单、纯粹的东西。”

如今,在何巧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事也主动投入到关爱帮扶听障群众工作中来,掀起了学手语“热潮”。

但何巧觉得,这还不够。她计划着,尽快请教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制作一份简易版的《手语交流手册》,让更多同行更便捷有效地为听障群众提供咨询办事服务。

“这么多年,我早把这些听障朋友当家人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无声’的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何巧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听障 居民 手语 社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