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网原创

从东方看世界

——委员眼中的第五届进博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2022年11月02日 09:07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五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行。据人民政协报记者了解,第五届进博会新设“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虹桥论坛方面,将继续举办主论坛、“RCEP与更高水平开放”高层论坛,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2》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并举办多场论坛。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而站在新起点借助进博会看世界,委员们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进入到第五个年头,进博会不仅让世界各国的展品变成持续热销的商品,让参展商家成为投资家,充分享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还通过这个平台和桥梁,进一步展示了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成果。”谈及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举例表示,国外新产品展示可能引发仿制、侵权行为,而及时依法裁决专利侵权纠纷,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则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日益完善与执法成效;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直是政府职能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进博会这一窗口,可以积极探索我国市场对新商品进口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突破现行的一些难点和堵点,充分兑现负面清单管理的承诺,持续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

“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要着力破除制约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制度障碍,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互联互通,对标国际标准,贡献中国方案。”肖钢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第五届进博会是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举行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进博会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商务部、上海市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也有很多创新亮点。

“我已经连续四次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进博会,对于即将开幕的第五届进博会,我了解到参展企业和首发商品数量都有所增多,在运输方式、金融保险保障方面也有很多新的尝试。”据周延礼介绍,每次参与这一盛会,他都会有针对性地了解金融业在服务保障博览会参展企业方面所做的工作,深感中国银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进博会特约金融保险机构,做了大量具体的服务工作,很多业务也从“进博会专属”变成了“常态化服务”,形成了会场内外、会期前后的良性互动。

“第三季度,无论是全国还是上海,经济数据都可圈可点,这些为第五届进博会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有力推动了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进博会是一个瞭望口,更是一把放大镜,在这一盛会上,我们要多听多看,留心机遇,加强同国外参展企业的互动合作。”周延礼这样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更离不开中国,通过进博会这一窗口,我们可以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各国客商分享发展机遇。

“尽管当前全球局势波诡云谲,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参展商对中国消费市场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充满信心。同时我们看到,5年来,参展商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富有浓厚的文化色彩的产品广受中国老百姓喜爱,商品的消费过程实际上也是多民族文化互鉴、融合的过程,更是各国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进博会充分体现了消费的世界性。”杨成长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5年来,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生活必需品,到追捧以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为代表的精神消费。这也直接反映在了进口数据上,除货物进口外,服务消费比重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数字服务进口比重的不断提升,使得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比重不断趋于平衡。”杨成长据此认为,这充分表明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正在向更高品质过渡,也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规划了路径”。 


编辑:董雨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