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白洋淀为迁徙候鸟留了块“口粮田”

2022年12月07日 11:27  |  来源:燕赵晚报 分享到: 

白洋淀为迁徙候鸟留了块“口粮田”

100多亩原生稻不再收割 每天约有上万只鸟去觅食

白洋淀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今年11月16日,白洋淀淀区首次观测到2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野生鸟类种群数量达到248种。为了帮助这些候鸟解决迁徙途中觅食困难的问题,今年秋季水稻收割时,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安新县观鸟爱鸟协会协调当地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的主要栖息地旁边,增设了珍稀鸟类越冬觅食地保护区。“2800亩水稻采取了粗放式收割的方式,100多亩原生稻没有收割,作为野生鸟类‘口粮田’,现在每天前来觅食的鸟类约有上万只。”昨日,安新县观鸟爱鸟协会会长马永雷说。

昨日,记者在安新县大王镇的一块稻田里看到,成群的喜鹊、斑鸠、雉鸡等野生鸟类在田间觅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和灰鹤的身影不时出现,稻田中有保安巡逻值守。“我们十几个人24小时轮换上岗,一面防止老百姓采收给鸟类预留的水稻,一面防止有人猎捕鸟类。”河北雄安立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老王告诉记者。

“增设珍稀鸟类越冬觅食地保护区,这是首创的爱鸟护鸟举措。”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夏全顺介绍,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来到白洋淀“安家”。截至11月底,白洋淀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已达到2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分别为青头潜鸭、大鸨、丹顶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5种,分别为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具有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保护鸟类和其他鸟类193种。近一段时间以来,连续发现大鸨、丹顶鹤、黑鹳等国家一级野生鸟类。为保护好这些珍稀鸟类,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护鸟活动。

今年9月27日,该局组织富有公益心的爱鸟人士成立了安新县观鸟爱鸟协会,会长由当地爱心企业家马永雷担任。他们积极参与安新县野生鸟类和湿地资源保护、科普宣传、救助野化、自然生态教育。针对迁徙候鸟途经该县的重点区域,组织志愿者配合巡查队执勤,杜绝赶鸟、追鸟、捕鸟等违法行为。

会长马永雷介绍,安新县大王镇立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定位为传统原生水稻种植+复合型智慧农业智能化管理,地块规划种植面积共5000亩,采用稻鱼共生、稻蟹共生、稻螺共生、稻鸭共生、稻鸟共生的复合式生态种植模式。稻田项目开展以来,每日有近百只白鹭前来觅食,河北雄安立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随之启动了“鸟类食堂工程”,计划每年4月和10月份投放大量鸟类食物,如谷物类、豆类等,解决鸟类迁徙途中觅食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迁徙中的野生鸟类觅食的问题,该公司增设了珍稀鸟类越冬觅食地保护区,采取粗放式收割和预留两种方式,为野生鸟类留下稻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白洋淀新增设的珍稀鸟类越冬觅食地保护区,每日前来觅食的鸟类大约有上万只,有喜鹊、麻雀、啄木鸟、斑鸠、雉鸡、猫头鹰等野生鸟类,其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30余只和灰鹤300余只,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黑翅鸢等,充足的稻谷为珍稀野生鸟类越冬提供了保障。(记者 石英杰 通讯员 张小妮)

编辑:王慧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