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旅游>茶旅人生

湘茶之恋

2022年12月08日 11:35  |  作者:李云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让人刻骨铭心的莫过于,千年当春,普惠苍生,生死之恋。

---题记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已穿越时空、跨越历史、穿透疆域、撒播全球,饮誉人类。寻草当药,以药问治,以茶解毒,相传的这个神农氏炎帝,历经四五千年风雨,静静地躺在罗霄山脉深处--炎陵;在罗霄山脉的一隅有一个以茶命名的县——茶陵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茶冠名的县。在该县茶祖园的擎柱上诗云:“神农尝茶开启千年国饮,嘉木吐艳玉成亘古茶陵”。

隋朝《茗史》载:“隋文帝微征,自尔脑痛。忽遇一僧云,长沙府辖梅山渠江一带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服之有效,由是人竞采啜。”史料上还有五代“渠江薄片”远销江陵、襄阳一带的记载。“渠江薄片”五代毛文锡《茶谱》中描述“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距今已越千年。所谓潭邵之间的渠江,指的就是现今的安化县、新化县、溆浦县交界处的百里渠江水系。

多少湘茶的故事流传在民间,流传在三湘四水,流传在有着上万年稻作文明的长江中游,流传在湘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乡韵。它是“茶余饭后”的产物,还是纬度28度黄金产茶带的大自然馈赠,亦或是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的一颗明珠,无论如何,“茶为国饮”对于一个绵延具有五千多年文明的民族是植根于民族的生活之中、灵魂之中、流淌在血液之中的。

这是千年茶恋。还有着千年茶梦。

灵感从何处来

九年前,在江水汹涌奔向长江的季节,芳菲竞春,花意盈苍,氤氲茶香,向着那八百里洞庭飘去,茶香融入湘水与春潮共舞,一场由省政协组织的春茶调研正在长沙的几个茶场进行。针对之前“湖南再生资源千亿产业开发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合作经济》上速发,并在湖南日报浓缩的《开发城市矿产,打造千亿产业》,在省发改委等省直部门网站主头转载,对千亿产业开发研究保持着热度和逻辑度。曾在县里工作时,一户邻居常来家讲讲他当茶场场长的体会、湘茶的出口境况、湘茶产业的喜与忧,近二十年前对湘茶之思埋下了萌芽的种子。在单位分工调整后,茶路何方,此次考察提供了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对当时全省500亿元左右的茶产业,在考察现场即提出了千亿茶产业开发的思路,当即就得到考察组同志的赞成。此后经过相关方面的反复论证并报告省委、省政府决策,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300万亩优质茶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以上,产量45万吨,年出口8万吨以上;力争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湖南自此拉开了向千亿茶产业进军的号角。

茶产业的多功能性十分突出,产业是其一,精准扶贫是其重,乡村振兴为其恒,农民增收是为喜。近年来先后十多次去武陵山区、罗霄山脉等产茶重点区也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进行考察调研。湘西州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该州因产业脱贫在实现精准脱贫中的贡献率达73%以上,其中茶产业超过50%。《以产业为抓手实现精准扶贫--关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启示与建议》(《中国合作经济》2016年第6期),是湘茶产业发展的真实反映与写照。该调研报告后被中华合作时报和中国合作经济杂志在评选竞赛中评为优秀调研报告。茶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接续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从建议千亿产业,到规划,到推动,到实现,经过了八年多的不懈奋斗。

是什么支撑千亿产业

“湖南有什么茶?”

“湖南茶品牌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人的疑问,也不只是一群人的疑问,更多的是市场的疑问,产业的疑问。

湖南山丘平兼具,山岭蜿蜒,雾接云霞,气吐昆仑,遍地皆景,步步为异,既是生产多样化、地理标志化、茶叶特质化的天然优势,但又是标准化、规模化的区域障碍,如何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关键在于认清茶身真面目、摸透自然真“脾气”、找准消费真需求,把茶叶的功能性、消费者的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市场化作出相应判断,由此剖析湘茶的问题与潜力,犹如看到春夏秋冬四季花开、各自芳菲的独特优势:如梨花的艳丽、荷花的大气、菊花的内敛、梅花的傲放,各美其美,各扬其长。打开的思路,犹如奔放的千里马,从基因中来,到惟余莽莽中去,具有千年传承的湖南黑茶横空出世,“去油去脂”的安化黑茶如一匹狂欢野马数载以二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且具有良好的市场稳定性和持续性。黑茶以“金花”(冠突散囊菌)为重要标志,《“金花云”奏响脱贫攻坚的“金曲”》(人民论坛网,2020.07.30),《十年磨一剑,茯茶再出发》中对黑茶《解读“金花”密码》(《人民政协报》,2019.08.30),金花黑茶很受消费者欢迎。以武陵山区黄金茶为代表的潇湘绿茶以其内含物特别是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出一倍的特质具有良好的口感和品质而享誉神州,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之后又开发湖南红茶,成为新的增长点,它曾与茅台同获巴拿马金奖,以“花蜜香,甘鲜味”竞优,呈速增之势。绿、黑、红尤如春化效应后的金花,形成湘茶三足鼎立之势。岳阳黄茶在厚重的底蕴中稳步前行,桑植白茶以区域优异而崛起。为了将五彩湘茶立为湘茶之特的公共品牌,省社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将已注册的“五彩茶”品牌花85万元转让费而受让为公益品牌,使五彩湘茶带着诗意而来,也带着茶人的闲适与梦想而来。《品牌强茶,如何与众不同?》(《人民政协报》,2020.05.15)和《把发展“五彩湘茶”作为湖南精准扶贫的抓手》(《科技日报》,2020.05.21)、《用差异化优势铸造“五彩湘茶”之魂》(人民论坛网,2021.02.27)等均作了闸释和报道,对茶产业的发展千里传湘。

资本之痛

资本闻香,逐香而来的资本,在茶产业加速发展时进入了湘茶重点龙头企业。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渐进的、农科的创新进步也是需要感知“温度”的,这犹如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不可能四季恒温,对利润的支撑在实体“失速”后,如果资本利用不当,如“对赌”之类,资本就会露出獠牙,嗜血破晓。正是如此,一些茶产业的龙头企业中招了。在小农户经营条件下,如果没有优势龙头企业的“遮风挡雨”,就不可能形成大产业,大龙头带头大产业成为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一大特征。湘茶集团多年前的融资提速同样遇到了“滑铁卢”,有人说,老总们几天几夜没睡觉了,有人说大龙头还能存在吗?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缘由多次“结果”失败,老资本未去新资本未进,给茶产业带来沉重的思考,“以三湘茶农为父母、包销基地茶”的庄严承诺能否兑现,又一次考验着胸怀茶业者的“命运”。那天对此商量超时便餐后,有人喊着“黎总,黎总……”,没回头,再喊,仍未回头,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是否没有听到?不,也许模糊了的双眼无法回头诉说,也许是对那种无望亦或绝望一时走在绝壁上的“失聪”,让人沉重,让人难以置信,在现场似乎感觉到了空气的凝固和人的撕心裂肺。人遇绝境而重生,也许是面向神州融资,也许是坚持不懈的搜遍“识茶者”,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最后一刻”融资3.5亿解套,周重旺、黎明星等老总们才终于舒了一口气,闯过资本“对赌之关”。也深深地启示着对农业资本使用要保持很强的“风险意识”,农之不可“赌”,农之不能“赌”。

瓶颈在哪里?

为了探寻湘茶发展之路,我们先后十多次去湘西等重点产区调研,均形成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呈各方引以为参考借鉴和采纳意见建议。曾以茶产业开发为例,闸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路有多远?在新华社内参上发表;《擦亮老字号品牌,推进黑产业健康发展》(《湖南日报》,2016.06.11)用近乎整版刊出全篇调研报告,在文首其“调研手记”为:

“茶以文化深厚著称。茶以致静,茶以逸趣,茶以养心,茶以养廉。茶余饭后,风淡云清,君子之交淡如水(茶),都是一种生活境界。茶与休闲、生态、旅游、健康、文化等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已被我省规划为到2020年成为综合产值上千亿元的生态产业。我省茶产业主要分布在边远老、少、穷地区,是典型的特色精准扶贫产业;在茶产业新增长的成分中,黑茶又挑起了半壁江山,黑茶正崛起成为我省重要的既传统又现代的新兴产业,其品牌价值与日俱增。在加强‘一带一路’产业开发的今天,如何在文化、科技、出口、产业扶持等方面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黑茶产业发展之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根据省政府和省社的要求,多年前组织专家作出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国两会时提出设立“中国茶节”,在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建议中反复提出,也反复多次提案。对设立“国际茶日”提出建议,该茶日于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21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此节日一出来自然非常高兴,在《国际茶日,我愿意为你》中作了如下报道:“同样与‘国际茶日’结缘已久的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听闻这一消息,心情也格外激动。去年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他提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设立中国茶节’的提案,期间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负责人还特意打来电话,就设立‘中国茶节’‘国际茶日’与他在电话中进行了详尽的交流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设立茶节的目的和意义,例如,作为促进茶叶特色产业的发展,弘扬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促进茶旅融合、在大健康推进中的独特优势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再次提出建议设立‘中国茶节’的提案。后来据农业农村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2018年开始,我国已正式加速推进‘国际茶日’。’李云才说。‘如今此举被国际社会采纳,是国际盛事,更是中华茶界盛事。’李云才说,‘国际茶日’的设立,为中国茶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空间,为中华茶文化推广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国际茶学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为茶旅文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将茶饮之美与科学融合,我们已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但仍然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开展国际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茶始中华,茶为国饮,我们为之骄傲,世界为之骄傲!’李云才说。”(《人民政协报》,2019.12.06)。

以茶文化、茶学技、茶文旅、茶产业为重要内涵的“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农耕文化”,在湖南日报发表后,人民网、求是网、中国经济网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转载,部编九年级考题曾引述中国青年网关于为什么设立“中国茶节”的报道,考试学生对茶文化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湘茶之美,茶主产区呈现“四美”: 层层叠叠,山地茶大地指纹之美;口感尤爽,内含物特质(如黄金茶氨基酸含量翻倍)之美;金山银山,茶文旅融合愉悦心情之美; 品牌强农,为农增收的黄金美誉之美!

也许突破了湖南没名茶的瓶颈,形成了五彩湘茶的湖南茶特色与格局。以大湘西黄金茶为代表的湖南绿茶、以一百多年前获奖巴拿马的湖南红茶、传承千年的安化黑茶,它们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还有岳阳黄茶的底蕴、桑植白茶的底色呈现市场优势。湖南以差异化优势打造湘茶特色,彰显湘茶特质。在突破产业、市场、品牌、科技等瓶颈中,2021年底湘茶综合产值实现了1012亿元。“把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统筹起来”得到凸显。

茶产业有新的瓶颈吗?

跳出湘茶看我国茶产业发展,多年前,曾研究提出我国茶产业要谨防风险。“茶产业是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偏远山区精准脫贫和重点产茶区致富的重要抓手。各大茶区种产茶热情空前高涨, 风险也随之而来。”要防控“产能过剩风险、高成本风险、氟含量高风险、农残风险、重金属超标风险、自设‘藩篱’风险”等六大风险的专题报道(《中华合作时报》,2019年03月01日)。

目前来看,奶茶、果茶、各种功能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效益呢?去年四月的一篇报道指出:“开奶茶店真的很难赚钱,当前全国48万家奶茶店,80%日入不到150元,仅10万家能赚钱。”其实能赚钱的店铺往往是头部企业,在进货、租店等成本支出上谈价能力强,品牌外溢效应强,控本增益者方可盈利。去年7月我请“专家”“喝”奶茶,既闻奶茶香,更品奶茶“苦”,建议对湘奶茶发展的定位要清晰、特质、竞优。

新的启示

面对疫情的挑战,早在疫情来袭之初,我当即提出“网上喝茶”、“直播带货”战疫情。《疫情下茶业的“三字诀”》:“有疑似,不入园;分批采,不聚集;散加工,不求快;全面防,不污染;保质量,不懈怠。”这些凝练的口诀,将采摘到生产到运营的要点,都涵盖其中,值得更多茶区进行借鉴。(《人民政协报》,2020.02.14)这对当时疫情不明朗的严峻形势来说是具有针对性的。

从长远战略来看,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对“轻轻茶”不只是关注,每年都要与刘仲华院士、周重旺、黎明星、吴浩人等专家调研讨论相关问题,它包含的产业、市场、科技、健康的内涵,是我对茶产业关注和调研的新的重点,并多次在交流和调研报告中提出,茶产业新的出路在于创新消费市场和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市场不仅有小众化、个性化、区域化需求的开发,更重要的是质量提升在应对大市场、持续性、稳定性、成长性的市场消费需求,上述两者的结合正是湖南茶产业发展的第一个秘密。第二个秘密就是科技的创新。传统消费方式在质量上的更大提高、在茶功能上的萃取物的功能性体现、在复合型消费上的多样化选择、在消费对象选择上的个性化大众化需求的充分满足,都承载着市场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今年 2月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JCR Q1,影响因子 6.576,该期刊研究的主题包括临床营养、营养与可持续饮食、营养与食品科学技术、营养方法论、运动与运动营养、食品化学和营养免疫学)在线发表了题为“Instant Dark Tea Alleviates Hyperlipidaemia in High-Fat Diet-Fed Rat: From Molecular Evidence to Redox Balance and Beyond”湖南专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进一步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转化产品全金花速溶黑茶调节糖脂代谢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分子依据。随着茶学、茶业的深度研究及其功能拓展,茶既为国饮,且为国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巡视员李云才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