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关爱生命救在身边

2022年12月20日 12:4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敖虎山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科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


作者:敖虎山

一直以来,我都醉心于心血管麻醉和心脏骤停患者体外循环救治的探索实践,但一次意外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我的一位好友在医院外突发心脏骤停,但身边并没有人会心肺复苏急救技术,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没来得及看妻儿最后一眼,就憾然离世。这件事情给我巨大的震撼与反思。其实他的病本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得到很好地控制,且如果他身边的人会心肺复苏,也许能救得回来。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和发病率呈暴发式增长,目前已达3.3亿之多,每年约有55万人因心脏骤停导致死亡,每分钟就有1~2人因心脏骤停丧失生命。但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的人会心肺复苏。

2015年3月,在3000余名麻醉及心胸外科专家学者的共同支持下,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获民政部批复成立,我担任学会法人秘书长。当年,我就发起了“心手相连·点亮生命”心肺复苏全国公益普及培训活动。至今,已在全国30余个省区市建立起180余个心肺复苏公益普及培训基地,累计培训100余万人。

2018年3月,我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带着“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走上两会“委员通道”,坚定地选择为“心肺复苏”代言。得益于政协“委员通道”新闻矩阵的裂变传播,呼吁全社会关注心肺复苏普及的新闻消息覆盖全网,浏览点击量数以亿计!

之后四年多,越来越多地方和部门将心肺复苏普及和AED配置纳入规划并开始落实执行。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当我再一次站在“委员通道”上时,我有了更多的底气。这一次,我呼吁“倡议将每年的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让全社会重视心肺复苏学习,从国家文化、民族意识层面重视心肺复苏和急救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族的应急救护能力。此次呼吁已得到国家卫健委正式答复,将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探索研究。

我来自民族地区,深刻了解民族地区群众对医疗健康的迫切需求。五年来,我和我的公益团队行程达2万多公里,深入西藏、新疆、四川等地的30多个市、县、村,为偏远地区群众送医送药,服务群众16000多人,全程接力救助危重患者2例。

在多次组织公益活动和参加全国政协调研团组中,我发现一些民族地区不仅基层医疗条件较薄弱、医护人员水平比较低,群众的健康意识也比较落后,缺乏最基本的健康管理,因病致贫、返贫比例较高。为此,让优质的医疗经验和专家资源切实下沉到基层,服务于当地群众,也成为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2020年1月,我在全国政协有关会议上建议,要利用互联网远程诊疗技术,为民族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健康教育、健康宣讲,用远程技术开展当地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本土医护人员能力,大力发展传统医疗、民族特色医疗。2022年3月起,我们组织学会专家利用远程诊疗系统和“一对一”结对子方式,为5个省区市的19个乡村打造了“乡村振兴卫生能力建设基地”,对乡村医护人员进行远程培训,定期组织远程健康教育活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我郑重提出《关于建设高质量的乡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提案。

长期以来,由于人群密集度高及场景原因,机场、车站以及交通运输工具中,心脏骤停发生率较高,考虑到交通运输系统也有保障旅客生命安全的责任,我便以政协委员身份给交通运输部领导写了一封信,说明在交通运输场所和工具中普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建议建立常态化制度来保障普及工作落实到位。该信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重视,在全面调研了解后,交通运输部联合其他有关12个部门于2022年5月出台通知,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心肺复苏普及活动。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0日   第 08 版)

编辑:付振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