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评论

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非遗产业化

2022年12月20日 17:1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9日   第 12 版)

作者:沈绍春 季庆祯 吴起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见证我国历史文化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国潮”崛起,非遗在守正创新中更加贴近大众生活,非遗产业化更是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注入强劲动力。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需要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目光,资本、科技、现代企业化管理与非遗的融合,才能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非遗元素融入成熟的物质产品中,实现非遗产业化。针对目前非遗产业化所存在的短板,有以下建议。

一是健全非遗产业化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建议由文旅部非遗司牵头,制定非遗产业发展规划,将创作、制作、生产、营销等各环节资源要素进行集聚和整合,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督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遵循,出台完善地方性法规,健全非遗保护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议各地着眼非遗产业发展,设立非遗产业引导性扶持发展基金。

二是健全非遗产业化发展标准制定体系。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文旅部非遗司等部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构建非遗产业发展的地方标准体系,做好有区域特色的非遗品牌IP、地理标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引领推动产业化。积极探索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遗保护中心与法律援助基金会开展合作,以法治护航非遗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健全非遗产业化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加强对非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招揽与培训机制,为非遗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建议文旅部非遗司引导各地定期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参加相关研习培训,支持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参与人才认定,培养更多非遗人才。建议教育部将非遗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督促指导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置非遗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建设非遗文化教育基地。针对区县级非遗传承人老龄化、断层现象,建议结合各个地方非遗文化遗存,设置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专业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更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是健全非遗产业化发展有效保护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对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用数字化手段摸清非遗基本信息,绘制非遗“一张图”,为非遗实时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建议全国非遗保护重点地区,用足“+”法,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把非遗品牌的产品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借鉴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模式,通过开展非遗网络教学,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沈绍春系浙江省丽水市四、五届政协委员、农工党丽水市委员会委员;季庆祯系民盟盟员、浙江省龙泉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吴起伟系民盟丽水市委会办公室主任)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