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艺文

愿家乡美丽富饶

——写在《西口情歌》之后

2022年12月27日 16:2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4日   第 06 版)

▲燕治国

作者:燕治国

我的家乡河曲县,静静地躺卧在山西省地图边子上。小县过去穷而偏僻,十年九旱,自古便是苦焦的地方。古代,那里曾经是抵御外族的边关,又是蒙汉交好的发源地。三四个世纪以前,我的勇猛而顽强的父老乡亲,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好一些,过黄河,穿沙漠,硬是在野狼出没的蒙古荒原,开创出来一块块如花似锦的生活乐园。这段历史,家乡人叫作“走西口”。个中的艰难竭蹶,写出来是一部大书。个中的悲欢离合,说起来让人肝肠寸断。

我们家几代人走西口,亲戚撒遍内蒙古。很小的时候,我曾经随着家人跪在黄河畔,迎接过我爷爷的灵柩。爷爷病死在河套川,棺木是用牛车拉回来的。我父亲走口外,一直走到河曲“土改”了,新中国成立了,才算结束了“刮野鬼”的流浪生涯。

到了我这一代,自然再不要走西口了。先是读书上学,以后参加工作捧上了公家的饭碗,先人们几百年迁徙流浪的陈年旧事,慢慢地从眼前飘走了。而那些自小在耳畔萦绕的凄凉的山曲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离我远去了。

大约是1982年的春天,我坐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教室里,正在听丁玲、艾青等前辈讲述他们的故事,耳畔突然便响起来家乡的山曲儿。那歌声那么亲切,那么强烈,我甚至听出来那就是我母亲唱的。我甚至看见我父亲赶着牛牛车,正艰难地行走在库布齐沙漠里。我听到一段雄浑的历史在召唤我,我听到万千首民歌反复吟唱着一句歌词:哥哥你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

我悄悄离开教室,我无法遏制自己的眼泪。我知道自己想家了。想家乡父母,想妻子儿女。但更令我怦然心动的,是突然感觉到自己必须干一件事情,那便是把家乡的民歌整理出来,看看它到底有多少首,到底记载了些什么。

于是我开始搜集大量家乡民歌,把我从小听到的,把我所能看到的,一一摘抄记录下来。开始的时候,我就像当年走西口的穷汉走进广袤的蒙古高原,满眼都是肥沃的泥土,满眼都是丰硕的果实。伸开手便抓,抓住了便往口袋里装。结果民歌抓了不少,但显得太杂太乱,也太耗费精力。以后忙于编刊物,忙于家务事,这件事时断时续,始终没有做完。

1995年,我从《山西文学》编辑部转到山西文学院,总算有时间去了却一桩心愿,那便是踩着先人的脚印,一直走到西口外,去体验他们当年的艰难,去领略他们创造的辉煌。在准格尔,在鄂尔多斯,在巴彦淖尔,在八百里河套,我时时能感受到先辈们留下来的气息,能感受到蒙汉人民割不断的情感。走西口是一部悲壮的流浪创业史,也是一部蒙汉民族经济文化的交融史。走西口养活了千百万内地穷汉,走西口留下来千万首悲凉的歌。这段历史似乎没有引起文化人特别的关注与研讨。走西口的故事能流传下来,几乎全靠民间传唱的小戏和山曲儿。

从内蒙古回来,我一边着手长篇小说的准备工作,一边把大量民歌输入电脑,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组合筛选。删去那些常见的杂歌以后,我突然发现河曲民歌竟然就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叙事长诗,而且具有史诗般的震撼力!走遍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或情歌。但像河曲县这样,竟然有几千首民歌围绕一段历史、围绕一个主题,吟唱日月的艰难,吟唱感情的煎熬,用山曲儿来讲述一对对青年男女从嬉戏、对歌、相识到成亲、离别、思念、情伤、盼归、受苦直至西口归来的全过程,且能一代代流传下来,实在是一种十分奇特、十分令人震撼的文化现象。倾听或捧读这些凄婉动人的山乡小曲,让人感慨唏嘘,心灵为之震颤。

我用几年时间编完这本书。我将书名定为《西口情歌》。只有一个情字,才能把家乡父老几百年走西口的历史装进去。只有一个情字,才能表达出我对家乡的挚爱。

(作者系著名作家)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