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新《农安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食用农产品将拥有“身份证”

2022年12月30日 07:29 | 作者:本报融媒体记者 薛婧 谢阿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新《农安法》)已于2022年9月2日经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一件大事。

新《农安法》有哪些新变化?着重强调了哪些重点?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进行了解读。

食用农产品“身份证”即将全面推行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一个合格的农产品要过哪几关?王静解释称,第一关,就是要给农产品办理“身份证”。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就是它的合格证,是生产者的“承诺书”,而这在新《农安法》里叫作“承诺达标合格证”。

王静介绍,为农产品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创新制度从2016年开始定点试行到2019年全国试行,新《农安法》正式实施,意味着从明年起国家将全面推开这项制度,从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到收购商再到农产品销售市场甚至是相关监管部门,都有责任开具或者查验农产品合格证,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承诺达标合格证,承诺的是什么?

“农兽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是必不可少的,承诺达标合格证主要是承诺不使用禁用停用的农兽药及其他化合物,使用的常规农兽药残留不超标。”王静解释称。

王静介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入,研发出了系列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业绿色投入品。就拿农药来说,我国农药的使用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可以通过绿色投入品以及生物天敌、杀虫灯、沾虫板等物理手段打出杀虫“组合拳”,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据科学测算,目前我国农药利用率已经提升到了40%以上,但相比农业发达国家仍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未来还要加强在绿色原创产品上的科技创新,从而降低投入品的使用量和使用强度,做到绿色防控。”王静补充道。

政协助推,全流程科学监管有望实现

从老百姓过去盼着“吃得饱”,到逐渐开始讲究“吃得好”,再到如今关注怎样“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体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想要吃得安全,首先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王静表示,新《农安法》给了业内专家更多信心和安心。

“业内人士对这次修订已经期盼很久了!”王静介绍,新《农安法》在内容上新增了25个条款,强调了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的科学监管,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治保障,对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新《农安法》,王静表示,自己最关心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即将进行全面推广;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得到加强完善;三是快速检测被列为市场监督抽查执法的方式。

“这三个方面的改变,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们多年来建言献策、不断推动的成果体现。”王静介绍,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健康和民生福祉。近年来,委员们多次提交联合提案建言献策,更让她激动的是,2019年她参与联名提交的《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提案》,成为全国政协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

快速检测技术将更便捷、成本更低

近年来,王静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如今该技术已经实现了快检的去仪器化,仅需一部手机配合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即可进行实时现场检测。

“这个技术能不能用在消费者家里?”

“快速检测技术方便快捷,能不能将它做成老大妈手里的弹簧秤?”……

几年前,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和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同志关注的这些问题,王静已经给出了答案。

“新《农安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采用国家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来进行市场的监督抽查工作。”王静介绍,快速检测技术除了适合政府监管现场快速筛查和企业自查外,应用场景已经延伸到了消费者居家自检领域。

“既要保数量,又要保质量。”在王静看来,我国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粮食安全,必须数量与质量双结合,也必须产管相结合。

“新《农安法》对生产源头、管理单位作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强调了全流程的科学监管,这是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要看到,对拥有2亿多小农户的中国来说,要做到绿色投入品的大规模使用以及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体系等全面建设、铺开,任重道远。”王静提出,未来,她将带领团队继续深入研究检测技术,扩大技术使用覆盖面,完成技术迭代,在实现更便捷检测的前提下降低使用成本,发挥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整个链条的科技支撑作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报融媒体记者 薛婧 谢阿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30日   第 02 版)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