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首页>科技>产业动态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

2023年01月16日 17:05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月16日电(记者 高志民)中国农业科学院16日召开2023年院工作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2年工作。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在总结中表示,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领域高被引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都稳居全球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12年的57%提高到2021年的72%以上,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之大者”,创新机制“举院抓大事”,谋划建设“四中心一智库”,统筹疫情防控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贡献了强劲的农科力量。

吴孔明表示,2022年,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再创佳绩。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增国家科技计划629项,同比增加34%,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1项,同比增加60%。成功申报11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3项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科学基金再上新台阶。新增自然科学基金346项、社会科学基金8项,直接经费1.7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优青项目7项。启动实施创新工程“跃升计划”。突出国家队使命,落实78项任务清单,稳定支持330个创新团队,组织开展长周期、非共识、应急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

“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吴孔明介绍说,去年全院发表科技论文7734篇,在Nature、Science主刊上发表论文4篇,在水稻高产基因挖掘、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番茄遗传变异、几丁质定向生物合成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发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成果。实施强种、沃田、增粮、智机等科技行动。获省部级奖励33项,其中一等奖14项。“中油杂501 ”刷新我国冬油菜单产和含油量记录,“华西牛”成为我国首个自主育成的肉牛新品种,“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获批国家一类新兽药。聚焦耕地要害问题,突出融合创新,加强黑土地健康培育;突出以种适地,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业长期因子观测体系构建迈出坚实一步。围绕农业资源、生态、生物安全、微观经济及人居环境等五大领域,初步构建“数据总平台—区域中心—观测站”三级观测网络体系。牵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相关工作,开发应用全国土壤数据库。学科体系全面重塑。新增“农业基础前沿”和“农业微生物”学科集群,重构“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和“农业装备工程与农业信息”学科集群,形成“ 11大学科集群、58个学科领域、282个重点方向”的全新学科体系。

“科技服务稳产保供和产业发展有力有效。”吴孔明表示,建立常态化体系化科技服务新机制。组建小麦、水稻等6个产业专家团,打造专家工作站和“田间课堂”,组织开展夺夏粮、秋粮丰收和油菜扩增等专项行动,千名专家常态化指导一线生产。在主产区开展油菜、蔬菜、人居环境等20个领域的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先进实用技术209项,建设示范基地167个,示范面积169万亩。科技帮扶160个重点县,持续打造11个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78名科技特派员对口帮扶42个县、19类产业。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院成果转化到账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5.7%。联合大北农等100余家知名企业成立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院级战略合作企业增至8家,年度合作经费达2.9亿元。获发明专利1584件,知识产权转化率达25%,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单价1000万元以上知识产权转让6项,200万元以上的55项。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发布千余项重大科技成果、百余项优秀科技成果,4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额2.9亿元。

吴孔明介绍说,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加速推进。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6人,69人次入选国家人才计划,入选首届“神农英才”领军人才数占全国总数的31%,农科英才总数达422人。组织首次农科英才期满考核,88名英才获新一轮院级稳定支持,23人院层面不再给予经费支持。启动青创专项,首批遴选支持41人。新晋正高级职称144人平均43岁,副高级职称279人平均37岁,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平均年龄降至48.7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加快“推年轻”,29个班子配备45岁左右副职。选派32名优秀干部挂职锻炼,4人执行第十批援藏挂职任务,13人参与南繁院、西部中心建设,推动干部历练成长。健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激励担当作为。人才支持保障政策更加有力。积极组织申报神农英才,45名人才共获1800万元奖励;创设院级人才奖项,给予10名杰出人才和30名优秀青年人才共1000万元奖励。人员调配单独立户,京外调干、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自主申报、直通审批44人,数量和速度均大幅提高。统筹自有资金5000多万元安排人才和挂职干部补助等。后备人才队伍量质双升。在站博士后首次突破800人,年度进站人数增长28%,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再创新高。研究生招生指标同比增加145个,录取硕士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达1/3,博士生中重点院校生源超70%。国际高层次人才交流稳步推进。获批国家级留学类和外专类项目近百项,选派出国研究人员58批次,引进外国专家109批次。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4个,新增驻外农业外交官2名、FAO高级官员2名。

“科技创新条件能力水平持续提升。重大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吴孔明介绍说,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建设水稻、蔬菜、作物基因资源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畜禽生物育种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国农业领域的40%。积极参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建设,正式组建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资金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全院财政预算收入38.34亿元,其中院统筹科研经费12.9亿元。多渠道争取条件建设资金12.8亿元,有力保障科研条件建设需求。农业大科学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国家作物种质库投入使用;北方水稻中心、海外农业中心、南繁表型设施基本建成,种业创新中心和农业基因组学中心加快建设;畜禽种质库、深圳国际食品中心、作物基因编辑与表型鉴定中心、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稳步推进。区域中心基本建设步伐加快。成都中心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南繁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西部中心昌吉、喀什、巴州基地以及农业生物安全中心西北分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信息化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完成数字农科3.0系统开发,打造专属工作平台,解决系统入口多、功能分散、数据不共享等问题。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吴孔明介绍说,通过建立“举院抓大事”管理机制,聚焦种子、耕地、生物安全、农机装备、绿色低碳、乡村发展等6个重点领域,部署实施22项院级重大任务,组建重大任务专班,成立种子科技处,建立总首席+总指挥的“双总制”管理模式。以监督机构改革为标志性措施,推动院部由管所为主向管所与管大事并重转型。成功纳入中央编办编制备案管理试点。机构编制资源统筹调配实现重大突破,同步解决研究生教育事业编制紧缺和职工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多年难题。科研“放管服”不断深化。顺利启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简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管好用好从稳定经费中提取的奖励经费。批复34个研究所章程,实现院所章程管理全覆盖。评价与监测工作持续优化。突出国家队使命导向,优化完善研究所评价指标。简化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优化数据填报频率,强化监测结果运用。以事业单位组总分第一和创新项目单项第一的成绩获得部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编辑:马嘉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