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3新春走基层>滚动新闻

新春走基层•“三同”回头看 | 村里的年味儿“回来了”

2023年01月28日 19:35 | 作者:付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融媒体记者 付振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人离家在外作客他乡,每当佳节来临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这份心中挂念,可以是一个人、一家人,也可以是一村人。

对于王立波来说,三年前,承安村是他眼中的“异乡”,三年后承安村成了他心中的“第二故乡”。癸卯兔年春节,王立波有接不完的拜年电话和短信,他与承安村702户、2000余名村民之间彼此挂念、互道祝福。

一个“外乡人”缘何能被全村人惦念?这场缘分早在2019年便落地生根。彼时,王立波作为山东省政协派驻到平邑县乡村里的第一书记成员之一,一待就是两年。这位从省城下来没有“架子”、喜欢“拉呱儿”的第一书记,也渐成了村民口中的“老王”。

一个“外乡人”更能透析一座村庄的变化。2021年5月,人民政协报“三同”活动小分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年味儿正浓时,记者迫不及待电话联系上王立波,当问及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时,他激动地回答道:“离开承安后我回去过几次,村里的各项变化越来越大,村容村貌、宜业宜居条件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生活已经超出了预期!”

王立波的这句评价是有说服力的。几年前,承安村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土地多为丘陵薄地,灌溉条件较差。“人多地少没办法,以前稍微年轻一点儿的,基本上都出去了。”

现在的承安村早已今非昔比。高标准苗木大棚、金银花药材基地、编织包装袋扶贫车间……这些产业项目的持续引进,让村民们有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底气。村支部书记崔建华在电话里同王立波讲:“您来村帮扶的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很大,一定找时间再回来看一看。”

一名村民的变化,是整个村庄的缩影。今年29岁的崔启林此前长期在外务工,如今已成为电商领域的一名行家里手,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家门口致富。2021年1月,平邑县沂蒙山果林协会利用地域优势,率先在武台镇设立“平邑县沂蒙山果林协会电商服务中心”,线上销售苹果、樱桃、石榴、无花果、蓝莓、山楂等果树苗吸引了一大批村民返乡。王立波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不少60多岁的“新晋”主播。

谈到村民的好日子,王立波抑制不住地激动。“我和村民们一起流过汗,这份情感是无法言说的。驻村第一书记就要常怀一颗朴素的心,扑下身子做实事儿。”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点王立波在离村之前就早有谋划。本报“三同”活动结束时,王立波也结束了两年驻村任期。他说,当前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和联结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驻村以来,村里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不断强化,党群关系愈发融洽。对于承安村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端,有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不走的找工作队让村子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了新盼头。

春节假期,山东省政协、共青团山东省委捐赠的“乡村图书馆”和“希望小屋”也发挥着大作用。6万多册的图书涉及农业政策、科学生产知识、新型农业技术指导等方面,加上开展文化讲座、读书沙龙等,已然成为村里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乡村振兴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留下人才和技术,也就留住了村民的幸福。”王立波说。

道路井然有序,民房整洁大气,两旁树木苍翠……离开承安村的王立波现在担任郑城镇埠西村驻村第一书记。县城两端,半百公里,虽不常聚,但他说自己休息时常常“蹲守”直播间看看村民们。“咱也是农村出身,看着村民们生活得好了,我也高兴地睡不着觉。过完年,我还要再去看望他们!”

“每逢佳节倍思亲”,实际上透着背井离乡的无奈和酸楚。“我也是‘承安人’,衷心的祝愿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人多就是村里的“年味儿”。王立波说:“现在已经有两三百人回村了,还期待能有更多人回村支持乡村振兴,一起向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出发!”(完)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