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碳中国 能源担当>要闻

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委员85人有院士、国企领导等

2023年02月13日 09:36 | 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随着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于1月18日发布,政协系统新设立的环境资源界别在全国政协首次公开亮相。

据人民政协网消息,在此前地方政协换届时,31省份政协均已增设了该界别或类似的界别。在换届之时多地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或“资源环境界”,进一步强化环境资源界别职能,是顺应这一时期发展特点的应时之举。

察时局梳理发现,十四届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的85位委员涵盖能源、化工、环保、气象、水利、测绘、财政等多个专业领域。从工作经历看,85位委员涵盖各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系统的公职人员、能源化工领域国企的管理人员、两院院士及高校教授等。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新一届增设界别里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为连任,他们从上一届的其他界别转至环境资源界别。统计发现该界别共有11名女性成员,占比12%。

31省份已相继增设“环境资源界”,顺应时代发展

元旦以来,各地省级“两会”相继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多地省级政协在界别设置上增设“环境资源界”或“资源环境界”。

人民政协网数据显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都增设了“环境资源界”或“资源环境界”。据报道,2022年12月,浙江省政协率先增设“环境资源界”,随后多地也作出相应调整。此外,西藏自治区政协将“经济界”调整为“经济和生态界”。

为何新增“环境资源界”?人民政协网文章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换届之时多地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或“资源环境界”,进一步强化环境资源界别职能,是顺应这一时期发展特点的应时之举。

察时局注意到,此前,全国政协曾多次调整界别,比如新增界别或调整个别界别的名称。

“界别”这一提法首次出现于1988年。人民政协网显示,1988年全国政协六届十七次常委会会议期间,在有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的说明中首次使用“界别”这一提法。2004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第一次正式以“界别”来指称所有的政协参加单位,显示其包括组织与领域代表的内涵。

随着制度的完善,界别的数量也在增多。七届全国政协设31个界别,届中增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后共32个界别。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并将“港澳同胞”分为“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共设34个界别,这一数量设置延续至今。界别的名称也经过了一系列调整,如九届全国政协对5个界别更名,如“对外友好团体”改为“对外友好界”,“社会救济福利团体”改为“社会福利界”等。

察时局对比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和上一届名单发现,此轮对界别的调整包括:增设“环境资源界”,并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合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界别数量仍保持34个。

委员涵盖能源等多个领域,包括官员、院士和国企“一把手”等

察时局梳理发现,环境资源界别的85位成员涵盖能源、化工、环保、气象、水利、测绘、财政等多个专业领域。从工作经历看,85位委员涵盖各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系统的公职人员、能源化工领域国企的管理人员、两院院士及高校教授等。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为连任,此次从其他界别转至环境资源界别。

官员方面,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系统是入选该界别的“主力”。包括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凌月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金发、生态环境部机关党委书记翟青、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叶敏、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江西省自然能资源厅副厅长郑斌勇等。

此外,也有来自其他系统的官员入选该界别,其履历中一般有环资相关经历。例如,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等。

同时入选该界别的还有去年卸任财政部副部长的余蔚平,他此前曾是第六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该机构是中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去年调任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的邱启文,此前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现任甘肃省委统战部部长孙雪涛,曾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

国企方面,一批能源化工背景的国企“一把手”进入该界别。包括,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中国中化董事长李凡荣、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华能集团董事长温枢刚、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中国稀土集团董事长敖宏、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董事长蒋旭光、三峡集团总经理韩君等。

环境资源界别的成员中还有不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据察时局不完全统计,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察时局注意到,部分专家学者来自高校,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朴世龙、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石碧、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等。还有部分专家来自部委下设的研究院,如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等。


编辑: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