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力量

——访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丁洁

2023年02月14日 07:32 | 作者:本报融媒体记者 汪俞佳 李晨阳 张佳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不知从何时起,提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丁洁,总会联想到另一个关键词——罕见病。

罕见病,顾名思义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长期以来,罕见病患者都面临着诊断难、治疗难、用药难等困境。

“罕见病的治疗不只是医学问题,它还涉及很多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力量参与。”瓷娃娃、蝴蝶宝宝、月亮孩子……这些听似“可爱”的名字背后,隐藏着罕见病患儿难言的伤痛。为罕见病发声,成为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丁洁肩头的责任。她给自己定下这样的要求:每年至少带一件与罕见病相关的提案上会。

十几年前,大众对罕见病的关注度还不高。就像丁洁记忆中的:一开始自己在大会上发言,周围总有人露出疑惑的神色。“但近十年情况变了,只要提到罕见病,委员们都特别关心,都想为解决难题出点力。”

从连续两年提请制定《罕见病医疗保障制度》《罕见病患者救助条例》《孤儿药法案》,到呼吁尽快成立中华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再到联合多位委员共同提交《关于建立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1+4”多方支付机制的提案》,丁洁的建议越来越聚焦棘手的“瓶颈”问题,提交的联名提案也越来越多。

“以前是‘我’建议,而近几年是‘我们’。”聊到这一变化,丁洁满脸欣慰,“因为全国各地关注、科普罕见病的专家变多了,而且除医学专家外,医保专家、法律专家、经济学专家等都开始参与提案的讨论、修改。”

丁洁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关于建立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1+4”多方支付机制的提案》中,“1+4”的精辟提炼,就是来源于一场委员间的讨论。“每年两会召开前,我们有共同想法的委员就会聚到一起,抽出半天时间对提案草稿进行研讨。”丁洁回忆,在2019年冬天的一次研讨会上,关心罕见病救助问题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参与了讨论,总结大家建议时,他提出“1+4”的说法,得到在场委员的一致赞同,提案题目也最终敲定。

“‘1+4’朗朗上口,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丁洁表示,“1”是建议首先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121种罕见病的相关药物,逐步纳入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入省级统筹范畴。“4”是指建立国家和省级两级政府罕见病专项救助项目、统筹安排慈善基金、引导商业保险进入、个人支付相结合。“提案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研讨会上,每一位委员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难忘。”

一路履职,一路成长。作为治疗遗传性进行性肾炎(一种罕见病)的专家,丁洁爱说“专业话”,同时也打趣自己是个“法盲”。遇到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知名刑事诉讼法学专家甄贞,听她“有理有据讲解立法过程”后,丁洁坦言自己在建言完善罕见病相关法规工作时才有了更科学、务实的思维。

“每个人的所见所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在政协我们有机会向他人请教。”丁洁认为,尽可能了解多一点、深化自己的思考,建言才能更扎实、更专业。“为百姓发声,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智力支持,这是委员肩上的责任,只有下功夫,才能提出好建议。”

不说“空话”“套话”,为罕见病患者奔走呼吁,2021年、2022年全国两会,丁洁分别带了4件提案上会。进一步建言央地共同探索罕见病药品医疗保障机制、继续完善罕见病高值药国家药品谈判机制、将罕见病药品纳入商业健康保险、建立罕见病慈善专项医疗救助基金。

2023年1月,一则好消息传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份针对《关于加大对罕见病诊治投入力度的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国家卫健委将按照罕见病目录制订工作程序,适时调整更新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此外,中华医学会拟成立首个国家级罕见病权威医学组织,即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对于患者来说,这无疑是好事,给了他们信心!”丁洁表示,目录更新有利于激发药企创新研发的活力,对未来完善罕见病相关医疗保障制度也提供了新的参考。“作为政协委员,这个消息对我履职也是一种巨大激励。”

在丁洁看来,与政协结缘的十五年,是领会担当精神、合作精神的十五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和委员之间的情谊,发挥‘我们’的力量,在医学科研领域多互动合作,在为民解忧方面多合力呼吁,换一种方式继续为人民服务。”(本报融媒体记者 汪俞佳 李晨阳 张佳琪) 

微信图片_20230214104632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4日   第 01 版)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