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回眸履职路

【回眸履职路】

“较真劲、建真言、真建言!”

——访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

2023年02月25日 07:32 | 作者: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木元 周佳佳 薛婧 袁世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费的保障和规范管理问题如何解决?”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怎样做好运营管理?”

……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举措。这让长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感到很高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一些内容充分吸纳了代表委员和业内专家的意见建议,让我们坚定了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信心。我自己多年来的一些履职成果也在上面有了充分体现,内心很振奋。”霍学喜坦言。

这次调研,让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连连发问

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这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一个亮点。

任务如何完成?霍学喜试图从实实在在的基层调研中找出答案。

2021年,霍学喜随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题调研组赴各地调研。调研中,他发现,无论西部还是东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几个共性问题:一是中央财政支持标准偏低,有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吃紧,补齐缺口的配套能力跟不上;二是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普遍缺乏有效的管护。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这次调研让霍学喜不禁连连发问:“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是由农户、承包人管,还是村委会管、村集体组织或合作社管?”“没有落实责任主体、经费、专人,三五年后,高标准农田又可能变成低标准农田,不又退化了吗?”……

对此,霍学喜呼吁,可以通过中央设立的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设立专项,并根据物价指数、人工成本等因素,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在参加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2022年读书活动时,霍学喜在读书群发表并提交了《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是重大战略决策》的政协信息稿。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的重要抓手。”霍学喜始终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不仅仅是农田治理问题和农田工程技术问题,需要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科技应用提供良好场景,使现代科技能更好地融入农业体系。

对于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三大期盼”

翻看霍学喜的履职成绩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破解农产品滞销卖难”……这些议题件件关系国计民生,件件体现着他的为民情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强调必须守好的底线。对比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粮食安全领域又有了更多“着墨”,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更是作为各项任务之首。

“我国农户农地规模小、农业经营体系仍然落后,经营碎片化问题突出。我国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和成本均高于国际市场,这些都给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霍学喜举例说,中国2022年进口大豆9108.1万吨,这么大的大豆进口量,充分说明我国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刚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霍学喜热切盼望,2023年中国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继续丰产丰收,牢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同时确保我国油料、蔬菜、水果等稳产高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加快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是霍学喜期盼的另一件大事,“希望改革方案能在2023年取得重大突破,以此促进我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农业生产体系和高效的农业经营体系,搭建形成支持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仔细阅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霍学喜坦言“自己收获满满”,甚至还发现了“意外惊喜”:“农业强国”首次出现在了中央一号文件中。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布局,他一直热切期盼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尽快启动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力争在2023年开好局、起好步、初见效,为确保2035年我国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战略框架,提振全国农业从业者的信心。

“较真劲、建真言、真建言!”

政协委员是身份,也是使命。如何不辱使命?在采访过程中,霍学喜多次强调了一个字:真!

2018年,陕西省榆林市精准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时刻,这里也是霍学喜了解精准脱贫情况的调研点。在调研过程中,当地一位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说起的一个问题,引发了霍学喜的高度关注——煤炭资源税率偏低问题。

自己不是能源领域的专家,况且既定的调研任务已完成,霍学喜完全可以打道回府。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还是促使他专门返回榆林市和西安市调查,经过仔细打磨形成了一份社情民意信息,通过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呈报国务院。最终,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的努力,陕西省的煤炭资源税率提高到9个百分点,当年陕西省的煤炭资源税费增加了244个亿。

这个片段,只是多年来霍学喜履职建言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却也从一个侧面显现了求“真”在委员履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较真劲、建真言、真建言!”在霍学喜看来,委员们反映的每个问题、提出的每个建议都应该有凭有据,都需要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准确了解情况,不能道听途说、浅尝辄止。

对此,霍学喜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全局观,究竟什么是全局观?“需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把调研对象扩大到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者,了解问题要全面客观。第二,在调研过程中,一定要规避信息不对称问题。”霍学喜表示,只有通过系统调研梳理,才能写出清晰的、精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最终实现“真管用”。

“不管在哪个舞台,都得尽职尽责。数字化技术支撑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这些都是我要继续关注的重点问题。”霍学喜坦言,多年的委员履职经历,让他更加深刻理解了“责任”二字的分量。我国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他会继续为之鼓与呼,这是一生的事业。(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木元 周佳佳 薛婧 袁世鼎)

微信图片_20230302195242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25日   第 01 版)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