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瞄准“数据要素市场”,数据产权保护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2023年03月03日 11:2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 “数据产权是数字时代最大的变革,这也是全世界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有可复制性、非排他性和权属复杂性等特征,让它有别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决定了数据要素的权利体系很难以“所有权制度”作为建构基础。

1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杜晓航/摄

可见,数据要素化发展也为当下司法实践带来不少新挑战。围绕着“数据安全立法”和“数据权利司法保护”,在过去的五年里,连玉明提交了六次提案。“今年,我又将提交关于加强数据权利司法保护,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相关提案。”

数据要素流通难的诸多因素

“关于数据产权保护制度的建构实际上除了确权难,还存在供给难、定价难、互信难、共享难、监管难等挑战。”连玉明表示,如何找到数据权利保护、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防护之间的平衡点,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因为数据在不断地升级迭代,数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种更新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比如,近期火爆全网的ChatGPT所带来的新的生产力革命,就是不可预期的,实际上这也属于数据革命,或者叫数据产权的革命。” 连玉明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如今,ChatGPT能够辅助记者撰写新闻稿件,那这篇稿件的产权属于谁?“数据技术的发展背后也关系到道德伦理标准、信息隐私泄露、产品安全责任、数据跨境传输、数据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所以保证数据合规化利用,加强数据权利保护迫在眉睫。”

对“数据所有权”的不断探索

“近年来,随着《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出台实施,为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基础制度支撑。但最为核心的数据确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也让连玉明看到,数据产权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就难以打破僵局。

2022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连玉明表示,“事实上‘数据二十条’也淡化甚至放弃了‘数据所有权’概念,强调的是一种以‘结构性分置’为基本思路的数据产权观念和产权制度,也就是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可以看出,数据要参与分配,最重要的是产权的确立。” 连玉明说道。

以司法护航,数据权利保护要“抓两头、促中间”

如今,数据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那当一个数据在交易流通过程中受到侵害了怎么办?“首先需要法律护航,从司法实践层面看,迫切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围绕数据权利保护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研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划定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边界,打击垄断行为、滥用行为和侵权行为,营造有序竞争、公平高效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环境。”

对于数据权利保护“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连玉明提出要“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抓两头’,就是要抓住顶层和底层,将安全的重心放在国家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上。‘促中间’就是要抓好数据要素市场主体,推动市场化和法治化建设。尤其是围绕数据技术带来的新的变化,跟新的权属关系,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数据监管机制。”

记者:王慧文

视频监制:宋宝刚 韩月

摄像:杜晓航 董喆(实习)

后期:杜沛翰(实习)贾冬

设计:魏琳通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