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民:十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翻了一番

2023年03月03日 19:3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于3月3日(星期五)16:30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129410912_1677832837864_title0h

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现场。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以下为文字实录:

日本共同社记者: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倡导“一带一路”十周年。面向下一个十年,中方怎样发展“一带一路”并防范增加债务的风险。谢谢。

郭卫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也注意到最近媒体做了不少报道。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一是国际感召力不断扩大。截至今年2月中旬,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200多份。二是务实合作深入推进。既有一些重大项目,比如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比雷埃夫斯港运营良好,同时又有一批“小而美”的农业、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相继在沿线国家落地。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2.07万亿美元,将近翻了一番。三是文化交流持续加强。建立了“鲁班工坊”等系列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运行良好。在沿线国家也建立了媒体、智库合作交流机制,人文交流全面展开,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合作。

记者问到我们怎么防范债务风险,中国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的原则,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导向,根据项目所在国实际情况为项目建设提供贷款,避免给所在国造成新的债务风险和财政负担。中国以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与29个国家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引导共建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使用资金时重视债务可持续性。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助力共建国家提升债务管理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涉及的是基础设施和生产领域,为共建国家带来了有效投资,增加了优质资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我们也注意到,国际上不时出现一些声音,声称中国制造了“债务陷阱”,试图抹黑共建“一带一路”,抹黑中国形象。这种说法无中生有,没有事实根据,是别有用心的。这些杂音和噪音无法干扰、阻碍“一带一路”建设。

今后,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质量和效益,持续深化人文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拓展在绿色发展、公共卫生安全、数字领域等方面的合作新空间,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继续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近年来,全国政协围绕“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等主题,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举办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提案督办会等多种方式协商议政、凝聚共识。全国政协在“一带一路”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扎实向前推进。谢谢。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