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南水来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

2023年03月11日 15:20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22年6月,蒋旭光(前排左一)调研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现场。(资料图)  图/受访者提供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以来,累计向黄淮海平原广大区域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7省市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

水资源格局决定发展格局。依托南水北调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沿线受水区不断完善配套工程,国家水网加速构建。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在保障国家水安全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西线工程有何进展?两会期间,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

有效支撑受水区近10万亿元GDP的持续增长

记者:如今“南水”已成为许多北方城市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线。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发挥的巨大综合效益?

蒋旭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有效发挥,已成为百姓普遍点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幸福工程。

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联通了长、黄、淮、海四大流域,初步构建起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通过优化调度,实现了供水量持续攀升,2020-2022年中线调水连续3年超规划规模。北方地区逐步构建起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合理配置的供水格局。

通过南水北调水与当地水源联合供水、相互补充,东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其中首都北京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的国际标准。此外,通过推进铁腕治污和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南水北调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东线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中线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

同时,工程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有力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

截至2023年2月,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90多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实现止跌回升。

水资源格局决定发展格局。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发展势能,畅通南北经济大循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更加优化配置。

以2016年-2021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65.1立方米计算,600亿立方米的“南水”,有效支撑了受水区近10万亿元GDP的持续增长,切实增强了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坚决守住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底线,促进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有效发挥。

加快推进西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记者: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目前,西线工程进展如何?有哪些难题待解?

蒋旭光: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2002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调水规模170亿立方米,在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主要目标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根据由近及远、先易后难、从小到大的原则分期实施。

西线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总体格局中重要一纵,是国家水网不可或缺的大动脉,前期工作已经论证70多年,取得丰富的成果,已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是看得准、迟早要干、晚干不如早干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根据有关部署和要求,西线正在深化关键问题研究和开展多方案比选论证工作。2022年,有关方面组织开展了近年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西线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有关各方对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已达成基本共识。

从建设周期看,西线一期工程工期至少需要10年时间,要实现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的目标,迫切需要在“十四五”末开工建设;当前,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国家要求加快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西线一期工程投资约达2000多亿元。建议借鉴东中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经验,进一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加快推进西线工程前期工作,优化进度安排,尽快启动西线一期先期实施工程可研工作,为“十四五”末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机制要求,全力以赴会同有关方面深化前期工作,主动担当,深化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和开发模式创新,共同推进西线等后续工程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

加快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

记者:2022年7月,引江补汉工程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拉开帷幕,国家水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作为以“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为使命的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蒋旭光: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成立两年多来,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实施“通脉、联网、强链”发展战略,加强已建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确保“三个安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构筑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

按照后续工程工作思路,东线积极推进东线二期可研报告修改完善,争取尽快立项建设;中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引江补汉工程,依法合规推进沿线调蓄工程规划建设,主动开展总干渠挖潜扩能研究;西线深化多方案比选论证和有关重大专题研究,推进规划编制并启动先期实施工程可研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

同时,积极发挥国资央企市场主体作用,积极促进区域水网、地方水网建设,实施了一批水网项目,赢得良好声誉、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们还将坚持依网布链、协同固链、整合优链,围绕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项目建设运营,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品牌、投资、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探索实践“调水+”模式,打造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拓展左右岸周边产业群,加快打造水利融合发展平台,创新水网投资建设运营新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提升水网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承担好工程建设运营的责任,为加快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国家水网、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履职尽责 推动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记者: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您如何看待这个新身份?

蒋旭光:作为一名新任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参政议政的政治责任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怀“国之大者”,紧密结合水利改革发展和南水北调、国家水网建设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将通过参加会议、分组学习、讨论审议相关工作报告等方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把有利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推进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带到会议现场,发挥好建言资政作用。

由于我国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的艰巨性,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水网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以占全国19%的水资源量,支撑了46%的人口、64%的耕地和45%的经济总量。全国有近70%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粮食主产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不足已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迫切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结合自身从事的工作,我将重点关注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国家水安全,特别是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东线二期等后续工程实施,“两手发力”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价政策完善,打造南水北调生态示范工程、重大科技创新等热点问题,积极推动理顺相关体制机制,为促进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委员简介 蒋旭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1日   第 12 版)


编辑:崔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