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碳中国 能源担当>智库>智库

全国政协委员王新明:重视“看不见”的污染

2023年03月16日 14:54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3月16日电 (记者 王菡娟) 要想进一步提升“中国蓝”的品质,首先要保持定力,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坚定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坚持臭氧污染与PM2.5污染的协同治理。

“如今,在‘看得见’的雾霾污染大幅好转同时,‘看不见’的臭氧污染正日益凸显,‘中国蓝’的品质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新明建议,要改进考评办法,坚定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

据王新明介绍,近年来,臭氧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许多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的重要因素。关于臭氧污染,氮氧化物(NOx)是“元凶”,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帮凶”,这两者同时也是造成当前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各地往往不愿采用长效常态机制减排氮氧化物,而依赖短期应急措施减排挥发性有机物。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王新明解释说,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尾气,但是减排初期,由于会导致本地臭氧浓度暂时反升,迫于年度考评压力,很多地方不愿采用长效机制强力减排,而去把主攻方向放在VOCs上。但目前,企业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达标率比较低,但随着考评标准逐年提高,造成前期已经达标的企业疲于应对,一直未能达标的企业反而产生了“躺平心理”。而且,有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引入外来树种(比如桉树),造成挥发性有机物的大幅上升。这些均造成了治理效果不佳。

王新明认为,要想进一步提升“中国蓝”的品质,首先要保持定力,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坚定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坚持臭氧污染与PM2.5污染的协同治理。特别是对待火电厂、工业锅炉窑炉和机动车等产生的废气,要严格达标排放,促进能源转型,建立长效常态减排机制。

其次,改进监管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提升VOCs治理实效。他建议,科学制定排放标准,淘汰伪劣技术,加强设施运营监管,重点治理不依法治污达标的企业。发展和应用移动监测、传感器组网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创新治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帮助中小微企业提高治污能力、找到发展出路。特别是避免盲目引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的外来速生树种,科学、合理进行城市绿化。

同时,改进考评办法,促进长效常态治污。王新明建议,可以用3年左右滑动平均值代替年度均值考评空气质量,使各地有定力和动力推进常态长效减排治污。特别是考虑空气污染传输通道因素,在“空气污染控制区”内打破完全依靠行政区划来考评空气质量的做法,建立污染控制“保甲制”,实行一体考评,做实联防联控。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6日   第 05 版)


编辑: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