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黄沙漫天为哪般?

2023年04月13日 10:1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3日   第 06 版)

据科研人员统计,近10年来,蒙古国内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4倍。今年春季(4~5月)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利于形成沙尘天气过程。

“沙尘又又又来了”“春季请到北京来吃土”……11日,又一次沙尘暴天气袭击北京,网友纷纷晒图并在朋友圈调侃。不仅仅是北京,4月9日以来,我国15省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过程,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甚至达到沙尘暴级别,这也是我国今年以来出现的第8次沙尘天气过程。

沙尘天气为何产生?今年沙尘天气如此频繁的原因是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沙尘天气影响近400万平方公里

“满屋子都是土味。”“这段时间吃的土,比‘双11’还要多”……本周,“沙尘”再次成为热点词汇。

监测显示,受蒙古气旋及后部冷空气影响,4月9日以来,新疆南部及东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北部、河南北部、吉林中部、辽宁中北部等地先后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彦淖尔、阿拉善和山西大同、北京等地出现沙尘暴,内蒙古锡林郭勒、包头、乌兰察布和河北张家口等局地出现强沙尘暴。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北方多地PM10峰值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

“这次沙尘天气是我国今年以来发生的第8次大范围沙尘过程,从3月开始算起,这是第5次。”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告诉记者。

但这次的沙尘暴天气并非今年以来最严重一次。

“以中央气象台的标准来定义,3月19日到23日的沙尘过程达到了强沙尘暴的级别,目前这次过程只是达到沙尘暴的级别。”桂海林表示。

这次沙尘影响的国土面积有多大?

截至4月11日早上7点,已经影响了山东北部和河南北部,目前产生影响的国土面积大概在360多万平方公里。

桂海林还提到,在冷空气继续南下的影响下,沙尘对湖北、安徽、江苏等地也会继续产生影响,甚至江南的部分地区。总体来说,预计影响范围可能在390万到400万平方公里。

“当北方天气系统很强的时候,刚好沙尘的爆发位置又在主要的发源地,这种情况下沙尘的强度会比较大。同时,在高空偏北气流的输送作用下,往往能达到远距离输送,实际上不仅仅是到了南方,从监测数据来看,比较强大沙尘甚至可以围绕地球一圈。”桂海林说。

“这是沙尘远距离输送现象,北方沙尘天气影响到了部分南方,也是正常现象。此前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上,也检测到了来自亚洲地区的一些沙尘。”桂海林说。

“从目前的资料来研判的话,预计4月13日夜间到14日的沙尘,可能对北京有一些影响,但强度相对较弱。”桂海林说。

每年3月至5月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

春季为何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桂海林表示,每年3月至5月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近期出现沙尘天气属于正常现象。

“沙尘天气的成因主要在于动力因素与下垫面因素。动力方面,春季天气渐暖,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且对峙剧烈,造成北方多大风天气,有利于沙尘的起沙及向下游地区输送。下垫面方面,春季升温后,地表解冻,地表疏松的浮土容易被大风卷扬到空中。此次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在途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得到补充,强度逐渐会进一步增强。”桂海林说。

此前,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北京而言,有两股沙尘传输路径,一股是我国西部,另一股是蒙古国的中南部。其中,从西部方向来的气流传输到北京,基本上是以浮尘为主,不会出现沙尘暴;蒙古国的中南部沙尘影响最大,因为传输路径比较短,气流比较强,就造成了较重的污染。

据科研人员统计,近10年来,蒙古国内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4倍。今年春季(4~5月)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利于形成沙尘天气过程。预计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较近10年同期偏多。

我国并未进入沙尘新的活跃周期

未来沙尘天气是否会成为常态?

桂海林表示,截至目前,今年沙尘天气整体比常年同期偏多,这主要是频繁的蒙古气旋活动的影响。在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冷空气共同作用下,会产生大范围的强风,强风将沙尘从沙源地卷扬到空中,并一路向下游地区输送。其次,1月至3月北方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因此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今年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出现。

桂海林同时表示,“沙尘天气是否进入活跃期要从更大的时间尺度去看。自2000年以来,影响我国的大范围沙尘天气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但是,沙尘频次的多寡除了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有直接联系,还与地表植被、土壤水分、积雪覆盖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因此每年沙尘的活动还会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体来说,我国沙尘并未进入新的活跃周期。”桂海林说。

有效治理沙尘仍需加强国际合作

面对沙尘天气的频繁造访,不少网友质疑我国生态防护林是否发生了作用?

“发生了跨国际的沙尘现象,并不能否认我国生态防护林的作用。”桂海林说。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冀防沙工程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监测数据显示,40多年来,三北工程的“绿色长城”,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及牧场1000多万公顷,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

但桂海林表示,沙尘暴的现象是跨国界的,“并不是只有我国有沙源地,包括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大范围分布着沙源地。”

有不少专家此前就表示,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不能消除。

“我们也应认识到,沙尘天气除了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也对全球生态系统有一些有利之处。”桂海林说。

研究显示,沙尘会运送一些有利物质,如沙尘带来的铁元素会促进海洋的初级生产,消耗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产生“中和酸雨效应”“铁肥效应”等。

桂海林表示,要有效治理沙尘,除了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以外,还必须和周边一些国家进行国际合作。

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卢琦撰文表示,沙尘暴预防、沙源地治理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全域治理、全过程治理。

“境外沙尘随时有可能进入我国,相关工作需要全球努力。”卢琦说。


编辑:鲁雅静